扶贫攻坚求实效 开拓创新奔小康
——武山县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纪实
盛夏时节的全国标准化蔬菜示范县武山,从山塬上到渭河两岸,白色的塑料大棚是成片成排,—座连着—座,被—条条水渠和—条条宽阔的产业路串联了起来,在乡间道路上运送蔬菜的各种车辆更是往来不绝。蔬菜产业已成为国扶贫困县武山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建大棚、修产业路、修提灌,曾经的荒坡地成了蔬菜产业基地。近年来,武山县深入推进“双联”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着力建设—批基础性、公益性、普惠性民生工程,突出抓好蔬菜、畜牧、马铃薯、中药材、林果、旅游、劳务等富民产业,进—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有力促进了贫困乡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本报记者刘延海
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走廊。走进武山,一条条整齐的道路从乡镇延伸到行政村,从行政村延伸到自然村,延伸到蔬菜大田里。
道路的延伸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还带动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和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近年来,武山县修建田间道路451条790.3公里,硬化蔬菜园区道路92条89.44公里。目前,武山县15个乡镇全部通公路,407个建制村72%通上了沥青路或水泥路。
“路修通了,辣椒等蔬菜都卖上好价钱了,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武山县高楼乡柳滩村村民余宝有说。柳滩村有130户579人,耕地面积1268亩。村内沟壑纵横,生态条件较差,交通十分不便,群众收入主要靠劳务和传统农业种植,是全县重点贫困村。去年,该村被确定为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村。
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中,柳滩村以强基础、调结构、兴产业为主线,重点规划了渠道、农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和以设施蔬菜为主的增收产业。去年春季完成新建蔬菜大棚301座,栽植航天辣椒、架豆王等蔬菜,每棚年收入达4千至5千元。“村上平均每户有两个棚,仅这一项年收入就近万元。”高楼乡政府一工作人员说,每个大棚扶贫上补助资金3000元。依托扶贫项目建设,还衬砌渠道600米,修建5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开挖支渠6条2400米,解决了蔬菜灌溉用水,有力地支持了这一增收产业发展。同时,还拓宽、砂化村组道路3.5公里,彻底改善了当地交通运输条件。
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柳滩村只是武山县扶贫开发的一个缩影。结合全县实际,武山县认真贯彻落实省上“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天水市扶贫攻坚工程,紧紧围绕全县“11253”区域发展战略,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
扶贫攻坚下的产业开发
蔬菜大棚是越来越多,经过认证的蔬菜品牌不断增加,让武山这一西部蔬菜产业强县声名在外。
“去年村上修建了400个大棚,今年计划再建200个大棚。”武山县高楼乡高尧村书记张新平说,为了引无污染的漳河水灌溉辣椒,村上利用整村推进项目今年修建的2250米长的水渠正在建设中。
武山县高楼乡政府一干部告诉记者,高楼乡主要种植辣椒,有航天辣椒的育苗基地,是以八院村为中心,不断辐射带动周边村子发展,村上还成立了专门的蔬菜协会进行收购运送辣椒。
立足全县产业分布现状,武山县大力扶持富民产业发展,不断培植强化壮大蔬菜首位产业的地位,为贫困村培植稳定的增产增收富民产业,提升了扶贫工作水平,巩固了脱贫成果。
现在,武山县蔬菜产业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高楼乡的辣椒,温泉乡的架豆王,洛门镇的韭菜……,这些运销全国的蔬菜已成为武山产业扶贫的主要支撑。
抓住了产业就牵住了扶贫开发的“牛鼻子”。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武山县紧紧围绕打造西部蔬菜产业强县这一目标,大力培育壮大蔬菜富民产业,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总产值15亿元,蔬菜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仅去年,武山县新增设施蔬菜7000亩,新增蔬菜2万亩。
为提升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促进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武山县大力整合资金,高标准建设了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智能化玻璃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已建成,引领全县蔬菜产业沿着现代农业的方向向更高层次迈进。
按照地域特点,武山县还大力发展药材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高标准建成市级农业科学示范点14个,种植全膜玉米12万亩、优质马铃薯26万亩、豆类和中药材6.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3.3万吨。推广正茬豆角6500亩,建成优质果园1.7万亩,林果业总产值达1.1亿元。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的钱袋子。
武山县积极扶持发展养殖业。目前,已新建标准化养殖场17个,畜牧产业产值达6.2亿元。在武山县马力镇付门村的武山通济牧业有限公司付门牛场记者看到,工人正在紧张地施工。这一基地按照“省内一流、市内领先、武山标志”的标准化肉牛育肥、科研、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牛场占地157亩,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牛舍36栋,青贮池12个。今年年底建成后存栏量将达到1万头,年出栏肉牛1万头,转化1.2万亩玉米秸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为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缺乏问题,去年武山县新发展成立了11个扶贫互助资金社,共发展会员1430户,组建互助联保小组171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5万元。主要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了种植、蔬菜、畜牧等支柱产业。武山县落实双联惠农、妇女小额担保等各类政策性贷款2.14亿元,涉农贷款增速为17.85%。
通过持续有力的扶贫攻坚,2013年,武山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81元,增长14.3%;扶贫对象减少2.81万人,减幅23%。实现重点镇基本脱贫2个,重点贫困村基本脱贫40个。
改善基础破解发展瓶颈
武山县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3.26万亩。全县总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37万。
1986年,武山县被列为省上重点扶持贫困县,1993年底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列入六盘山特困片区。全县15个乡镇全部列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有282个村列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占行政村总数的82%。
目前,武山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区,居住比较分散,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大部分山区群众靠天吃饭的现象未得到根本缓解,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较少,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严重影响群众脱贫。
针对群众脱贫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武山县扶贫部门采取多种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整乡推进扶贫项目上,去年实施的温泉乡斜坡、大庄、东梁三个村,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在三个村硬化村组道路8.4公里;在斜坡、大庄两村种植以架豆王为主的高原夏菜1250亩,在东梁村新建优质苹果园925亩。
“通过整乡推进项目实施,温泉乡东梁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武山县扶贫办负责人说,去年,武山县还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1680万元,在咀头乡罗坡村、李尧村、榆盘乡马寨村、钟楼村、温泉乡田河村、盘坡村、杨河乡安沟村、沿安乡冯山村、龙台乡东沟村、高楼乡柳滩村、桦林乡鲍湾村等11个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在改善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上,去年武山县新修堤防21公里,解决了4.2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灌溉工程1处,人饮工程1处,硬化行政村道路41条125公里,自然村总数为1602个,三相动力电源已覆盖自然村数量1594个,完成危房改造2000户,发展高效节水灌面2.1万亩,推广高效农田节水面积7.7万亩,建成优质梯田3.4万亩、沼气池500眼,完成生态造林3.9万亩。全县累计修建通行政村道路485公里,72%的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路。开通“村村通”客运线路9条,新投入客运车辆50辆。
为彻底解决一些山区群众居住分散、脱贫难的问题,武山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灾后重建,依托城镇和中心村、重大工程等,选择交通相对便利、水土资源平衡、符合生态和避险要求、有产业基础的局域建设安置区,同时对搬出地进行生态规划。2013年,武山县积极落实保证措施,实施移民搬迁75户425人。还提出,力争今后4年,年均易地搬迁1703人,人均补助8000元,协调落实每户5万元的贴息贷款,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大发展。为延伸产业链条,辐射带动贫困农民持续增收,截止去年底,武山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82个,其中龙头企业6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5个,专业协会14个,社员9650人,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县农户数90781户的比例为10.63%。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1个。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引导企业和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带动贫困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了产业优化升级。
武山县把不断提升扶持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任务。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务输转技能培训。去年以来,通过“雨露计划”实施,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80万元,支持5000名贫困家庭学生参加中职、高职学历培训。其中“两后生”培训2000名, “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3000人。
“‘雨露计划’和‘两后生’计划的实施,极大地促进全县职业教育和劳务输转工作,加快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武山县扶贫办负责人说,去年完成青壮年劳动力技能培训4382人,完成创业能力培训925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685人。输转劳务10万人次,创收12.6亿元。
关注贫困群众的民生是贫困乡村发展的关键。在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建设上,武山县把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城关初中、特教学校投入使用,新建校舍2.6万多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4365平方米。建成7所幼儿园,9所幼儿园正在改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到66%。考录安置高校毕业生786名,新增城镇就业5315人。全县建成标准化卫生室213个,覆盖率达到61.9%。全县参加新农合农民37.2万人,社会养老等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5.3万人,基础养老保险金补助标准提高至60元,发放社会保险养老金6981万元,城乡居民养老金3780万元,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救灾救济资金1.16亿元。改造农村危旧房2000户。从而为扶贫攻坚提供了保障。
内外发力打好攻坚战
在扶贫攻坚上,武山县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强化各项工作措施,使得社会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乡227个联村单位的5853名干部,联系344个行政村的16880户特困户,实现了武山县所有贫困村和所有特困户联系对接的全覆盖。各级联村单位帮办实事936件,落实各类帮扶资金1.13亿元,建成了一批贫困村人饮工程、小型灌渠、护村堤防、设施蔬菜棚、通村道路和产业路。联系村致富产业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大力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扶持发展特色农业、劳务经济、小微企业等富民产业,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
“通过积极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无偿投入资金5000万元,将用8年时间,以无息贷款的方式,支持了全县畜牧业的发展。”武山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武山县紧紧抓住“双联”行动的政策机遇,全面提高社会帮扶工作水平。今年扩大东西合作,积极与中国证监会、天津宝坻区等对口帮扶单位和省、市帮扶单位联系、协调,争取最大限度的帮扶。深化部门帮扶,制定帮扶规划,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帮扶资金和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帮贫济困,增强工作合力,不断促进社会帮扶工作深入开展。
在扶贫开发上,武山县将紧紧抓住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国家扶贫政策,采取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加强扶贫项目争取,力争今年争取扶贫项目资金4000万元以上,切实加快扶贫开发步伐。
今年,武山县将进一步加大项目投资,扩大项目规模,实施好以整村推进为主的扶贫项目。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加快项目村整体脱贫步伐。争取至少实施十个整村推进项目和一个整乡推进扶贫项目,连片开发、整流域推进,不断扩大扶贫项目实施的成效。
武山县围绕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努力加大“雨露计划”实施力度,力争今年扶持5000名以上的贫困家庭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等形式,培训乡、村干部,农民群众等4000人次。有效提高贫困农民自身素质,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基地培训、能人带动、促进输转”的工作思路,完成贫困户劳动力输转技能培训1000名以上,加快贫困乡村脱贫致富步伐。
在破解资金瓶颈上,今年武山县将力争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500万元以上,大力扶持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投入扶贫专项资金300万元,新建村级扶贫互助社20个,全县扶贫互助社达到100个以上,互助资金规模达到2500万元。规范、完善互助资金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提高互助资金使用效率,有效解决农民群众缺少发展资金的问题。多管齐下,努力增加资金投入,积极破解资金难题,不断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扶贫攻坚换新颜。武山县牢牢把握双联行动的有利时机,全力以赴构建大扶贫的格局,吹响了扶贫攻坚的集结号,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正奋力前行。(配图:武山县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