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武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索鸿宾带领县政府办公室、蔬菜局等部门负责人,深入鸳鸯、高楼、马力、洛门等乡镇,专题检查调研设施蔬菜产业建设工作。
今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坚持把蔬菜做为区域首位产业,以“一园一区四片两带”为重点,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新思路,武山在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中将如何破解难题,各乡镇探索出了怎样的有效模式?怎样将零星、分散土地合理流转,小地块如何变成大规模?现有日光温室大棚由于棚体较低、立柱过多,造成务作难,今后如何改进,发展方向在哪里?新材料、新结构大棚使用有何利弊,如何推广?带着这些问题,索鸿宾从全县最西面的高楼乡到最东面的洛门镇,来到田间地头和建棚一线,与乡村两级干部和群众面对面交流,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在鸳鸯镇丁门村和高楼乡八院村,索鸿宾认真检查了设施蔬菜棚建设情况。看到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分别使用镀锌钢管与新型复合材料作为大棚骨架,搭建了新型无立柱蔬菜棚,群众可在棚内进行机械化耕作,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时,索鸿宾与建棚人员就大棚搭建工艺流程、耐用程度、建设成本、实际效益等进行详细交谈,并仔细询问蔬菜种植户的种植意愿,鼓励他们主动与市场对接,积极稳妥使用新材料、新架构大棚,按照市场需求开展种植,加快大棚改造升级,实现更新换代,提升种植收益。
在马力镇苗丰村设施蔬菜产业园区,村民苗付元正在自家传统设施蔬菜大棚内翻耕土地,进行反季节韭菜栽植前期工作。索鸿宾走进大棚,详细了解他家收入情况,并就如何发展壮大蔬菜产业进行了深入交流。长期搞蔬菜运销和建棚材料经销的村民成福生在产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24个大棚,调研时,正赶上他组织工人热火朝天地搞大棚建设,索鸿宾对他规模化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鼓励他选准适宜种植品种、精心管理务作,生产出优质无公害蔬菜,实现早日增收致富。

傍晚时分,索鸿宾来到位于洛门镇孟庄村的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与县直有关部门、镇村两级干部一道,就如何充分发挥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推进武山大道沿线及全县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和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进行了深入座谈。
就进一步抓好蔬菜产业建设工作,索鸿宾要求,各相关乡镇和部门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加快发展,努力打造西部蔬菜产业强县;要遵循市场规律,加强规划管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土地流转,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加快蔬菜产业园区建设;要深入宣传、广泛动员,扶持有能力的蔬菜种植大户发展规模化设施蔬菜种植,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蔬菜种植的积极性,让广大群众在蔬菜种植中尝甜头、得实惠、奔小康;要积极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强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配套服务,加快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不断完善蔬菜贮藏运销、分检包装、精细加工等配套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化、种植精细化、经营公司化的蔬菜产业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