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走进四门镇北山旱作农业示范区,豆角、菜瓜长势格外喜人,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摘豆角、掰菜瓜……
近年来,四门镇党委、镇政府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全力落实良种推广、地膜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开发,基地化建设,在浅山半干旱地区积极推广旱作农业种植,全膜玉米、复种豆角、复种菜瓜等一批具有地域优势的旱作农业产业迅速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民路。

在罗湾村,村民谢海荣正拉着刚摘的三大袋豆角到村头的收购点去卖。“这几年我一直种豆角,今年种了1.5亩正茬豆角,2.3亩复种豆角。豆角产量高价钱好,。一亩至少能产6000斤,早些时候收购价都在每斤2元左右,现在最低每斤1.2元,收入一年比一年好……”谢海荣高兴地说。谢海荣不断扩大的旱作蔬菜种植规模和逐年增加的收入,折射出四门镇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增收方面所做的大文章。

近年来,四门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广全膜覆盖、间作套种、轮作倒茬等旱作农业技术,通过典型引路、物资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依托全膜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支撑,在北山的罗湾、咀儿、常湾、硬湾、周咀、周湾等10村浅山半干旱地区大力实施“山地小麦、油菜后全膜复种菜瓜、架豆,全膜玉米中套种甜菜、萝卜”的两年三熟的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把自主创新和新技术引进有机的结合起来,立足试验作示范,依托示范促推广,进一步扩大了示范种植规模,使全镇旱作农业种植逐步迈上了产业化的发展轨道。

经过6年的试验和推广,北山旱作农业示范区形成了“3322”的种植模式,即小麦占30%、全膜玉米占30%、油菜占20%、正茬蔬菜占20%,油菜复种蔬菜占20%,使旱作蔬菜种植达到40%,已成为高产、高效、优质、环保、无公害的万亩全膜玉米、万亩正茬及复种蔬菜和万亩全膜二次利用保护地栽培的多元化旱作农业综合性示范区。今年,该区域种植全膜玉米8600亩、地膜豆角6500亩、地膜菜瓜3100亩,建成了北山旱作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建成了咀儿“一村一品”旱作蔬菜示范村,在咀儿村示范种植正茬莴笋200亩,农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0%左右,旱作农业种植以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而受到山区群众的普遍认可,产业结构调整真正调出了大产业。(通讯员 李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