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软实力 提高知名度
武山县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近日,记者从武山县相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该县紧紧围绕建设“全省特色文化大县”的目标任务,按照“一园、一城、两大节会、三大品牌、六大产业”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知名度,推动武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今年上半年,该县文化产业生产增加值完成0.24亿元,增速为55.5%,占全县国民经济总值的0.51%。招商引资签约2.13亿元,文化产业投资额完成0.75亿元,其中:藏龙文化生态园完成投资0.45亿元,水帘洞文化旅游建设投资0.2亿元,其他投资0.1亿元,资产总额完成1.1亿元;文化产业机构数达到46个,从业人员达3500多人。

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精神,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规划,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发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全力打造全省特色文化大县和旅游强县,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目前,全县共有文物点469个,其中古文化遗址311处,古墓葬19处,古建筑57处,石窟石刻3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38处,其他文物点7处。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有水帘洞、木梯寺和今年新确定的狼叫屲遗址共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红色文物点有鸳鸯镇颉门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费家山毛主席宿营遗址、红军长征强渡渭河遗址、革命烈士郭化如墓等红色遗迹。从事收藏、展览、研究、销售的画廊105家,书画爱好者近万人,县博物馆馆藏有康务学先生捐赠的董必武、郭沫若、胡厥文、启功、潘天寿、沙孟海等人的书画作品85件(套)。鸳鸯玉器个体加工企业382户,销售门店25家。(记者 何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