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楷模之八
巾帼强人 为民村官
——记桦林乡牛庄村党支部书记闫爱芳

她是村里的当家人,工作认真负责,讲政治,促工作,顾大局。她更是一位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媳。她,就是武山县桦林乡牛庄村党支部书记闫爱芳。
今年48岁的闫爱芳,武山县桦林乡牛庄村人。自2000年7月担任牛庄村支部书记以来,她先后被评为全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等荣誉称号。在每年的年终综合评比中,她也多次被评为全乡的先进个人。2012年元月被评为“奉献武山·十大杰出人物”。
牛庄村地处干旱山区,但十年九旱的恶劣气候造成村民年年薄收。闫爱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跑遍了乡政府和水利、农业等部门,积极沟通协调,为该村争取来第一个大项目——陇天渠千亩灌渠建设项目。她积极响应乡上提出的“打井修渠,保粮增收”口号,废寝忘食,组织村民大干三个月,修建了长约5公里的千亩灌渠,并且打开了两口30多米深的大口井。从此之后,每年春夏干旱之计,村民不再为萎蔫枯黄的庄稼而愁眉不展了,陇天渠里一年四季水源充足,足以保证全村1000多亩农田的灌溉。
要致富,先修路。牛庄村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村民生产生活。2009年,乡上启动了南沟公路工程,途经牛庄村,闫爱芳闻听后,十分激动,乡上还没来得及安排,她就和村民协商,不管征占谁家的田地,拆迁谁家的房屋,都要积极配合。如今,全长13公里的南沟公路全线贯通,村民在路边一招手,就能搭上直达县城的班车,出行十分方便。2007年5月,闫爱芳召集村两委班子一帮人,经过细致会商,决定硬化村内道路,她积极协调运送水泥、砂子等材料。道路硬化工作很快动工实施,闫爱芳跑东门、串西门,号召村民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共同将道路硬化工作做好,干漂亮。为了全力做好工作,闫爱芳给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告诉家人道路硬化工作开始后,她将顾及不上家里的农活,她要全力投入到硬化道路工作中,希望家人理解。从宣布动工的那天开始,她就再没过上清闲的日子,集资,运料,协调各个小组,一个多月来,她顾不上回家吃饭,饿了就在施工现场吃,渴了就喝一口凉水。经过半年的努力,牛庄村的道路硬化通到了各家的门口,同时,为了改善自然村的通行状况,闫爱芳积极组织群众修建了牛庄村—刘家湾,牛庄村—磨下川两条通自然村道路,共计10公里,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出行及生产。村民高兴的逢人就说,“不是闫书记,我们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哩。”
当“村官” 20多年来,她的心里一直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如何带领村民致富是她的一块心头病。随着近年来各地务工人员的需求,闫爱芳抓住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培训、百万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等项目,在村上开展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了劳务输出质量,实现了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每年全村输出600多人,分赴广州、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西及兰州等地务工,开拓新的劳务市场。近年来,乡政府把建设苹果园种植基地作为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村支书的闫爱芳紧紧抓住政府搞苹果种植基地建设的机会,2011年在牛庄村完成苹果种植300多亩,为发展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为了改善村庄和天定高速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经常性的带领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对几处经常堆放生活垃圾的地方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并制定了奖罚制度进行管理,要求村民之间互相监督,一旦发现有人乱倒垃圾,不论何人一次罚款50元,看见有人乱倒垃圾并举报的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她还积极组织协调,开展天定高速公路沿线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带领党员群众一同栽植柏树,对南沟公路牛庄段绿化3公里,栽植各类苗木500余株,极大改善了村庄的环境面貌。正是因为有了闫爱芳和村两委班子一帮人这么多年默默地坚持和奉献,牛庄村由一个偏僻落后的村庄变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村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示范村。牛庄村村民都说:“闫书记是个好人,为村上的事情付出了很多心血,很辛苦,敬业得很,真是党的好干部”。
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闫爱芳又想着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她向乡政府请示,在村内修建一座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几经波折,功夫不负有心人,占地198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于2011年10月份正式建成。其中主楼为三层砖混结构,共13间,党员活动室建筑面积达到220㎡,高标准配套了办公设施,同时,院内美化了文化墙,设立了篮球架、乒乓球案等健身器材,并且还配备了音响设备,村民们农闲时间经常在这里打球、唱歌、跳舞,为村民开展文娱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闫爱芳经常西家出,东家进,耐心地为群众讲解省、市、县的重要方针政策,同时对自己帮助的3户联系家庭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为残疾人刘全有家申请了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新建了3间砖混结构的新房,改善了他家的居住条件。
闫爱芳在事业上是强者,在家庭里同样是称职的妻子和母亲。她始终认为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除了党的教育培养,乡亲的支持,自身的勤奋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作后盾。
闫爱芳和丈夫之间,在生活、工作上真诚相待、互相支持、互敬互爱,对家里已故的婆婆更是孝顺备至。老人在世时,尽管她工作很忙,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安排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出差前她一再叮嘱家人要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白天,她忙于村上大小事务,晚上就到婆婆的病床前侍候婆婆,给婆婆喂水喂药,端屎倒尿,就这样一连十多天,婆婆的病渐渐地好了,她却消瘦了许多。丈夫心痛地对她说“你工作忙,白天要处理村里的事务,晚上又来照顾老人,太累了,回去休息吧,有我们照顾老人就行了”。可她却说:“照顾老人是我应尽的责任,放心!我能坚持得住”。她婆婆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媳妇,一个好女儿”。
闫爱芳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经常深入群众,帮助老人、妇女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为了帮村里一位老人办事,她在乡上、县里甚至兰州自掏腰包来回跑。为了给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她组织了5个计生服务队深入村头庄尾,巡回开展计生政策宣传培训、计生知识问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知晓率。同时,以村计生服务室为阵地,对育龄妇女开展了环孕情服务、生殖健康检查、妇女病普查普治等服务,至目前,全乡已开展宣传服务活动30多场次,发放宣传品2000多份,生殖健康服务300多人次。2003年荣获甘肃省第四届优秀家庭成员(好妻子)荣誉称号,并在年终综合评比中,她多次被评为全乡先进个人,为民树起了新典范。
闫爱芳常说,村支书不仅仅是自己担任的一个职务,更是自己肩上承担的一份责任,关系着全村的发展和父老乡亲的美好生活。为了全村人的幸福生活,吃苦受累她全不怕,她要给村上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切切实实让家乡发生变化。(马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