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记者走进武山县马力镇麦卜梁村和榆盘乡徐黄村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呈现在眼前的是:田成方,路相连,树成行;麦苗青绿一片,焕发着生机,真是一派大好的田园风光。
马力镇位于武山县西南部,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全乡沙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大,农业配套设施少,部分农民只能靠着龙川河和漳河吃饭。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以后,该乡1万余亩分散凌乱、高低不平、渠道不通的土地变成了田块平整、渠道畅通、交通便利的优质高产农田。
在麦卜梁千亩全膜玉米点上,记者见到正覆膜的张宝华。“老乡,去年收成咋样啊?”一脸喜悦的张宝华停下手中的活说:“我家种了3亩多地,秋季玉米每亩收成600多公斤,小麦每亩收成540公斤,两季加起来,每亩产量1140公斤。我种了几十年地,从没有过这么高的产量。”
“去年咱这儿连续干旱没有下雨,老天不帮忙,为啥还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啊?”记者不解地问。
“旱能浇、涝能排,咱这儿条件好。要是在土地综合整治之前,遇到旱涝情况,损失就大了。近两年,县国土资源局在我村搞了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现在农作物受天气的影响很小。”张宝华说。实施麦卜梁和王沟村1万余亩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快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今年48岁的杨清明是榆盘乡徐黄村人,对洋芋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说,以前洋芋是救命的口粮,现在洋芋是他们的“摇钱树”。

榆盘乡地处武山县北部,由于自然等因素,该乡十分适宜洋芋种植。徐黄村是该乡的洋芋种植专业村,但因部分良田分散凌乱、高低不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洋芋种植产量,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以后,2011年全乡洋芋种植面积达26000多亩,收入达8600多万元,去年洋芋种植面积达28000多亩,在我国西北部洋芋晚疫病发作严重,全乡洋芋产量减少20%的情况下,洋芋收入还是达到7500多万元,成为全乡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今年全乡的洋芋种植面积要达到30000亩以上,全乡适宜种植洋芋的地方全部实现了梯田化,洋芋种植还有扩大的空间。乡上还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建立良繁基地,发展洋芋深加工,延长洋芋产业链,让‘榆盘洋芋’赢得更大的市场。”对于今后的发展,石天祥显得信心满满。(特约记者 何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