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庄村的发展“三部曲”
甘肃日报记者 赵建卿
近日,记者来到武山县以西的洛门镇大南河流域采访时看到,在大南河中段,顺流筑起的堤坝犹如两条巨龙横卧在东西两岸,河水顺着两岸的干渠和支渠,流淌到洛门镇郭庄村各家各户的蔬菜大棚前,菜农们只要打开渠闸,就可以浇灌蔬菜。
“我们村有较好的土地资源,但过去没有防护河堤,大南河洪水泛滥时就会冲毁大片良田。”站在郭庄村大南河东西两岸7.2公里的堤坝上,村党支部书记王金瑞对记者说。
保田护庄、兴修河堤是王金瑞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干的第一件实事。
2004年,王金瑞带领村党支部成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定分段分年度修建大南河堤防工程。经预算,这个工程需要270万元资金,王金瑞大胆提出以群众集资、吸引项目的方式进行筹资的思路。在随后的5年间,村里先后由群众集资97万元,吸引项目资金190多万元,顺利完成了大南河堤防工程,同时给村民争得河滩地520亩。“这些地都已全部退还给昔日因大南河泛滥失去耕地的32户村民,如今他们都在这些地里种植大棚作物。”王金瑞说。
郭庄村有85%的川水地在大南河东岸,每年到汛期,由于南河阻隔,给西岸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修建一座桥成了这个村几代人的梦想。2007年初,在王金瑞的提议下,村里决定修一座长85.5米,宽6米的便民大桥。大桥于当年3月底开工建设,7月底竣工。与此同时,王金瑞还组织群众为村里修通了“八纵六横”20公里的田间道路,还在田间渠道搭建便民桥14座,由于水路桥配套设施齐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和生产运输。
如今,郭庄村的耕地已形成了渠路配套齐全、蔬菜迅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村里蔬菜种植面积1500多亩,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经过筑坝、建桥、扩耕地的“三部曲”,村民们正朝着建成小康社会的方向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