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农村零距离 干部群众心连心
——武山县委办公室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纪实

田间地头春耕繁忙,机关干部齐下基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武山县委办公室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按照县委确定的“八项任务”、“七大行动”, 及时发动、提早部署、积极行动,紧紧围绕强村富民目标,深入学习宣传政策,结合帮扶村实际,扎实开展调查摸底,在计划制定、工作推进等方面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为全县各单位带了个好头。

一是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召开以后,县委办公室立即召开会议,传达省市相关精神,成立了以办公室主任为组长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要求。全县启动大会次日,县委办全体干部会同扶贫办干部职工深入马力镇苗丰和付门两村全方位了解村情民意,向群众宣传各种惠农政策,及时化解矛盾,疏导情绪,给群众“打气”,坚定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努力做到“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

二是深入调研,认真摸底。前期调研是基础,摸清“家底”是前提。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县委办实行入户摸底和造册登记“全覆盖”,对每一户农户详细了解人口结构、生产状况、生活条件、思想动态、所急所盼及致富打算,并根据调研摸底情况,将农户分为脱贫户、扶贫户、扶贫低保户、扶贫户、低保户、五保户五类,要求脱贫户带领乡亲发家致富;帮助扶贫户、扶贫低保户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脱贫致富路子;保障低保户、五保户的生活,使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三是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根据所联村的自然、生态、人口、交通和区位等特点,聘请专业人员现场勘查,分年度科学制定了苗丰和付门两村发展规划,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产业发展为突破,将蔬菜种植确定为两村的主导产业,积极研究良种引进、技术培训提升等措施,依托各种奖补政策,整片推进,分年度实施,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扶持养殖等产业发展,特别在推进劳务产业品牌化、技能化上下功夫,努力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多条腿促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8年使两村的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
四是长远谋划,扎实推进。县委办根据发展规划,按照既定目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狠抓落实。目前,在苗丰村,投资30万元,建筑面积 300平方米的集村“两委”办公室、计划生育服务室、群团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卫生室、群众文化广场和便民服务点为一体的苗丰村综合服务中心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极大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显著提升该村综合服务水平。设施蔬菜建设、产业路砂化、灌渠衬砌、机井建设、田间路修建等项目即将启动。在付门村,协调县水务局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争取给550户农民全部接上自来水,联系县农业局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种植全膜玉米500亩,设施蔬菜建设、产业路、护村河堤、规模化养殖等项目正在积极规划论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