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认识 切实增强全民创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全国上下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下,武山县审时度势,强化四个认识,切实增强全民创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差距,把全民创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决择。近年来,武山县在主导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全省、全市乃至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形势相比,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综合实力都有很大差距。因此,开展全民创业,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全县人民的共同目标和职责,举全县之力,集万民之智,谋发展大计,创发展大业,缩小发展差距,实现武山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是充分认识严峻的就业形势,把全民创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武山县人口多,企业少,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每年有近800名大专以上毕业生,5000多名“两后生”需要安置和培训就业,加之农村劳动力相对富余,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开展全民创业,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转变就业观念,营造平等的就业环境,激活城乡人力资源,动员全体劳动者兴办实业,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三是充分认识创业的潜在力量,把全民创业作为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行动。武山县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潜力巨大,这些民间资金相当一部分处在“休眠”状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把这些资金激活用活,将会释放出推动发展的巨大能量。开展全民创业,就是要集百家力、聚百家财,把群众分散闲置的消费性资金转移为投资增值的生产性资金,将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把民间资本的活力转化成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是充分认识群众增收的难度,把全民创业作为实现生活富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与全省相比,仍然差距很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开展全民创业,就是要引导广大群众兴办实业、创建产业,广开致富门路,拓宽致富渠道,实现快速增收。(政府办供稿)
加强领导 协调各方 努力营造全民创业良好氛围

全民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崛起之路。武山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通力协作,努力形成党委领导创业、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强化组织保证。武山县成立了全民创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全民创业的各项具体工作。县四大班子领导积极带头,每人联系一个行政村、一个企业、一个项目,及时研究解决创业中的问题,通过抓点带面,促进创业成效。各乡镇把推进全民创业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设立办事机构,建立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工作措施,确保思想到位、组织到位、工作到位。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强化服务引导,真正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了全民创业有序有效开展。
二是搞好创业培训。武山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邀请外地创业能人来我县介绍经验,激发创业斗志,坚定创业信心。积极建立创业培训基地,加强职业教育、 “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以“两后生”、乡土人才为重点,面向全社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培训,让更多的人掌握创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创业素质,提高创业质量和效益。

三是培植树立典型。武山在全县营造尊重创业就是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创业者成为最受尊重的人。通过培养和树立一批发展家庭工业、特色农业、三产服务业的典型,特别是“双带”型村干部的典型和为民营企业发展搞好服务的典型,不断放大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
四是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大张旗鼓地宣传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致富门路和技术指导,使全民创业宣传成为技术推广的基地、产业推介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名片。同时,大力宣传全民创业的好典型、好经验,用典型的精神激励人、用先进的事迹鼓舞人、用有益的经验启迪人,让群众学有榜样、干有劲头、赶有标兵,进而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和智慧都引导和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形成竞相创业、和谐创业的生动局面。(政府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