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作证
——国家文物局倾情帮扶武山县纪实
□陈晓明何辉

武山县县委书记温利平在北京向国家文物局汇报文物保护工作
冬日的暖阳洒满了武山县温泉乡棋盘文博希望小学的大院,新修的校舍传出240多名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面对崭新的校园,乡亲们连声说:“感谢国家文物局的领导,感谢好心人……”从2005年后半年开始,在国家文物局的真心帮扶下,水帘洞、木梯寺及官寺的保护维修和县博物馆的建设等项目在武山县已全面启动,各项帮扶措施已得到了落实。
滔滔渭水,见证了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事迹。

关怀,来自首都北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山水帘洞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木梯寺石窟始建于北魏,它们在我国石窟研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经历了1600多年的风雨沧桑,这些弥足珍贵的石窟壁画和雕塑正在遭遇着严重的剥蚀和风化,现状令人堪忧。
2005年8月,新华社等媒体报道了水帘洞、木梯寺石窟及官寺等珍贵文物“重病缠身”的现状,引起了国务院和国家文物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委员陈至立作了重要批示。2005年12月12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专程前往武山,亲自对水帘洞、木梯寺石窟进行了考察。
武山县是一个文物大县,文物资源丰富,古遗址、古建筑众多,许多古建筑年久失修,多处重点文物急需抢救保护。单霁翔局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北京。在局领导的积极努力下,国务院办公厅确定国家文物局定点帮扶武山,由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对武山的文物进行维修保护,经过专家规划论证,预计总投资6000多万元。
2006年3月,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的有关负责人,专赴武山,对水帘洞、木梯寺石窟群等再次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应武山县委、县政府的请求,国家文物局决定,选配了工作能力强、有文物管理工作经验的常飞同志,到武山任挂职副县长,督促文物保护工作。3月29日,常飞一路风尘,从京城赶到武山,之后他马不停蹄地对武山的文物现状、经济社会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了解。4月22日,由他起草的第一封调研报告呈送到单霁翔局长的办公桌上,其中还详细地汇报了武山县山区教育落后的现状。
“武山县不脱贫,誓不罢休!”
经过多日的考察,单霁翔局长曾激动地说:“武山不脱贫,誓不罢休!”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国家文物局对武山县的帮扶力度在一步步地加大。
2006年9月5日,受单局长的委托,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和局机关党委书记、人事司副司长黄元,中国文物研究所书记孟宪民及省文物局领导,前来武山扶贫慰问,重点就武山的县情、文物状况再次进行专题调研。当日下午5时,他们进入武山县境内,来不及休息,就直奔水帘洞石窟。这之前的8月13日,武山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洪灾害,进入水帘洞景区的公路全部被冲毁。张柏副局长一行挽起裤角,踏着泥泞步行,直至晚上9时,才走出了水帘洞。草草地吃了晚饭,10时15分,又立即召开了扶贫专题座谈会,与县上主要领导、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面对面交流,共商帮扶武山大计。同时通报了国家文物局帮扶武山县的总体规划和扶贫工作安排:年内做好两处国保单位水帘洞、木梯寺的维修保护规划,使维修保护工作能够如期正常开展。先期投资20万元,用于前期启动经费。力争把武山建成全国文物保护示范县。当晚,会议进行到了凌晨两点……
这次考察期间,国家文物局延伸了帮扶计划。在视察了水帘洞受灾的情况后,决定从国家文物局办公经费中挤出30万元,在温泉乡建设棋盘文博希望小学;局机关干部职工为水帘洞文管所捐款10万元;中国文物研究所全体工作人员为水帘洞文管所捐款5万元,为武山县的贫困学校捐赠电脑23台。同时省文物局为水帘洞文管所捐款5万元。
一个星期后,一笔笔项目款和救灾的捐款捐物全部到账。
省、市、县“一路绿灯”
在国家文物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武山县文物保护工作全面展开,扶贫工作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省文化厅厅长马少青、副厅长兼文物局长苏国庆及副局长张政兴、廖北远多次深入武山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先后完成了水帘洞、木梯寺的地质勘探、地形图勘测、古建筑测绘、文物病害调查和资料收集,《水帘洞文物保护规划》、《木梯寺文物保护规划》、《官寺维修方案》和《县博物馆建设方案》等均已完成文本编制和申报审批工作。
天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周秦,副市长郭奇若、赵卫东多次到武山就配合国家文物局的帮扶工作进行现场办公。今年5月29日,副市长郭奇若带领市文化、旅游、财政、交通、发改委、水利等部门负责人,在武山县委书记温利平、县长刘长江的陪同下,赴武山水帘洞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深入实地查看道路水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情况,协调解决水帘洞石窟文物维修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事宜,对水帘洞文物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一步作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各部门认真负责,以确保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现场决定由市上投资100万元配套资金。
武山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文物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县文物局,配强配齐人员,采取得力措施,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切实将各项工作措施落到了实处。同时,积极搞好水帘洞石窟群申遗工作,力争把武山建设成为旅游强县和文化大县。
心系于民的挂职副县长

常飞,一个军人出身领导干部,中国文物研究所古建研究室处长。文物管理工作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被国家文物局选派到武山工作。2006年3月29日晚,在武山县报到,第2天就深入各个文物点进行考察调研,在第一线掌握了最新的第一手资料,20天后,起草完成了长达3000多字的调研报告。在报告中,他对武山的文物现状危机、武山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为国家文物局及时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冬日的严寒袭来,距县城50多公里的温泉乡棋盘村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这天夜幕降临之前,常飞顶着凛冽的寒风,进村入户进行访贫问苦,特别在棋盘小学,他看到了土坯危房、破旧桌椅,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于是,棋盘希望小学建设项目、榆盘乡钟楼弯学校改造项目,列入了议事日程。
武山县教育部门以最快的速度新建二层教学楼一幢,辅助建筑用房共400平方米,使棋盘小学校舍面积达到了630平方米,并配置了课桌凳及现代远程教学等设备,让棋盘小学真正变成了一所山区高标准的小学,为当地240多名山区孩子提供了比较优越的学习环境。
面对乡亲们,他们多次流下了热泪
为了做好对武山县的帮扶工作,国家文物局局长办公会议决定,每年由一名局领导带领局机关人员到武山现场办公,并提出了对武山的帮扶,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2006年8月,国家文物局党委组织局属的10名党办主任到武山调研,他们来到榆盘乡钟楼湾学校,看到这里的教学设备简陋、师生生活困难时,当场每人捐助了200元,为师生们购置了必要的学习生活用品。
今年11月30日,国家文物局人事教育司司长侯菊坤、局党办主任梁立刚,专程到武山参加棋盘文博希望小学交接仪式,为棋盘文博希望小学捐赠电视机和DVD各1台,乒乓球案2个,办公桌椅4套,铁炉3套,学生校服207套,书包207个,同时赠送了报栏、乒乓球网架、球拍、工具书、光碟,以及教师的床单等生活用品。看到这里的群众和师生们自发热情欢迎的场面,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一再问师生:“你们还需要什么?”师生们也感动地说:“现在什么也不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