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领跑投资活力四射
——麦积区经济社会发展巡礼
本报记者惠富强

从11月30日开始,记者用了整整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东走麦积、党川、利桥、东岔,西进中滩、石佛、渭南、新阳,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庭院,进工厂,下企业,走访社区百姓,体验城市变迁,深入调研,切身感受。我们看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带来的巨大收益,看到了城市带动给城乡带来的显著变化,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全新面貌,感受到了城乡居民在麦积区委、区政府带领下奔向幸福生活的巨大热情,冬天的寒冷无法掩饰荡漾在他们脸上的温暖的笑意。

近年来,麦积区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培育开发了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了一批优势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以廿铺工业示范园区为重点的“四大园区”发展持续升温,广容电器、华建商砼等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开发了天盼门窗、汉唐陶艺等一批名特优产品,以机械制造、生化制药、电子电器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形成,长城果汁公司晋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星火机床、风动机械成功跻身甘肃工业企业100强。绿色支柱产业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以城郊南山万亩优质花牛苹果基地为代表,2003年以来,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优质果园5.3万亩,优质蔬菜基地9.2万亩,下曲葡萄、伯阳鲜桃、元龙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全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花牛”苹果喜获“中华名果”称号,并被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成功承办了第二届中日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暨中国西部葡萄产业发展论坛。麦积区被评为目前甘肃省唯一的“中国果品产业龙头县(区)”。以商贸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2006年实现增加值19.24亿元,是2002年的2.4倍。“农家乐”及生态观光游已成为旅游产业的特色和亮点。非公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各类资本金达3.52亿元,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27.1%增加到2006年的38.6%。

“天水白娃娃”走秀麦积区商埠路商业步行街(资料图片)
麦积区始终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不断掀起旧城改造、道路改扩建、小城镇建设、市场建设新热潮,城市建设已成为全区发展的最大亮点。公开拍卖城区35.05亩土地,招商引资建设了桥南建材市场、金都商城、渭滨新城、景园大厦等一批档次较高、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市场,打造了具有较高水平的商埠路商业步行一条街。完成了渭河北堤一期治理、桥北及桥南集中供热、区政府综合大楼建设工程,启动建设了市二院住院大楼、新亚购物广场、“现代银座”、“麦积佳苑”等一大批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新建拓建了埠南路、陇昌路、东环路、区府路、前进路、林水东路、渭滨北路及东延段等一批城区主干道,整修硬化了育才路、为民路等60多条城区、城郊区小巷道,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大提升。重点项目保障服务坚强有力,在较短时间内圆满完成了宝天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的艰巨任务,首开全省和谐拆迁、人文拆迁之先河,创造了新的“麦积速度”。配合完成了宝(鸡)兰(州)铁路二线建设和310国道大中修改造工程,甘(泉)什(字)战备公路基本完工,石(咀)贾(河)战备公路完成贾河至宏门子段11公里铺油任务。举全区之力打通了麦(积)甘(谷)公路,建设了北(道埠)贾(河)公路、中(滩)卦(台山)公路等交通干道。农村道路水平明显提升,累计新修改造农路260条、780公里,37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农机路。以乡镇机关、旧街区改造和街道硬化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全面展开,建设农村集贸市场和各类专业市场38处。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完成小流域治理242.5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3.67万亩,建成以中石水厂、琥珀人饮解困工程为代表的人饮、氟病改水工程27处,“一池三改”沼气池5805座,完成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892户。去年6月,在麦积区召开了全省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现场会,麦积区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物业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带动”工程,伯阳镇曹石村、花牛镇花牛村等一批示范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走在了省市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