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基地 扶龙头 活流通 创品牌
武山全力打造“中国韭菜之乡”
(记者陈晓明)被誉为中国“西部蔬菜之乡”的武山县,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活流通、创品牌”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中国韭菜之乡”,县上向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提出申报“中国韭菜之乡”的申请之后,考察、认证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武山县的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达16.7万亩,总产量达6亿多公斤,总产值3.6亿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建成了韭菜、优质胡萝卜、优质洋葱、茄果类精细蔬菜、复种菜瓜等六大无公害蔬菜基地,韭菜、胡萝卜、洋葱、番茄、蒜苗、莴笋、菜瓜、甘蓝、洋芋等9类蔬菜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A级认证。也是全国首家被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的蔬菜产品,其中韭菜为武山蔬菜的主要特色优势产品,种植区域由原来渭河流域6乡镇发展到现在12个乡镇的203个村,面积由1978年的3600亩发展到现在的4.2万亩,年产量达到1.74亿公斤,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建成了以洛门、山丹为中心的2个万亩无公害韭菜基地,冷藏运输韭菜、韭苔的冷冻库发展到8个,贮藏能力3000多吨。
今年6月下旬,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特产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刘真一行对武山县的蔬菜特别是韭菜产业进行了考察,实地参观了武山蔬菜的产业环境、种植规模和市场前景,对武山蔬菜业的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标志着武山申报“中国韭菜之乡”的工作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