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在行动 关爱在身边
——天水市救助管理站“四举措”强化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关爱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质效,切实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天水市救助管理站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站内社会工作师的专业优势,以形式多样的关爱服务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针对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和救助服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成长根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方向,针对外站转送或街面主动救助入站的流浪未成年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家国情怀培育。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未成年人感悟国家发展成就,厚植爱国情感,夯实思想道德基础,提升心理健康认知水平。深入挖掘并宣传未成年人励志成长故事,鼓励其向榜样学习,塑造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性格品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加强监测评估,实施早期干预。制定《天水市救助管理站社会工作师介入救助服务对象个案服务记录》,系统记录流浪乞讨经历,从服务对象基本情况、问题预估与分析、服务介入措施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流浪现象背后的个体、家庭及社会成因,科学评估其心理状态与需求。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沟通反馈,做好记录归档,协助监护人及早识别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三是发挥专业力量,深化精准关爱。搭建由站专业社会工作师主导的救助关爱服务平台,根据服务对象个体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心理关爱方案。在站内提供个案管理服务与持续心理支持;在其返家后,联合其所在社区(村委)开展入户走访,定期主动与其家庭沟通,引导改善家庭互动模式,积极联系其所在学校,了解学习表现与师生关系,共同制定并落实持续性支持帮扶计划。
四是聚焦重点对象,提升服务质效。对生活困难、家庭变故、监护缺失、流动或留守、心理行为异常以及主动求助的未成年人,建立信息台账,按照《流浪乞讨人员源头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实施重点走访监测,填写《易走失流浪乞讨人员源头治理回访记录表》,增强个案跟进深度,通过精准施策,帮助困境家庭渡过难关,让未成年人回归正常生活轨道。
自2025年以来,我站已救助服务流浪未成年人27人(男性20人,女性7人)。下一步,我站将持续深化“四举措”,不断完善救助保护机制,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来源:天水市民政局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