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易学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以“根文化”激活伏羲文化生命力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徐媛

“这是我第四次叩访天水这座陇上古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以它独有的风韵令我沉醉。”日前,在2025年伏羲文化论坛间隙,记者采访了来天水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易学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智珺。谈及对天水的印象,张智珺直言,“天水”二字不仅是地图上的坐标,更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原乡。“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之地,是伏羲文化的发祥之所,所以每次踏足这里,都有寻根之感。惟愿每位中华儿女都来天水寻根问祖,找寻自己的血脉之根。”
四度造访,其中两度是应伏羲文化论坛之邀,于是,张智珺也顺势谈到了伏羲文化论坛。“今年的伏羲文化论坛与会学者数量更多,学术论文的深度与广度更是令人欣喜。”张智珺认为,这场文化盛会不仅彰显了伏羲文化的永恒魅力,更展现了当代学者对中华文明源头的不懈探索。
“要通过伏羲文化论坛这一平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中华儿女大力宣传和普及伏羲作为人文始祖的重要地位,以及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源头的丰富内涵。让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了解伏羲及其文化的本质,从而肩负起复兴传统文化、传播伏羲文化的使命,以此推动伏羲文化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谈到伏羲文化论坛研究成果的转化,张智珺说,“愿这样的学术交流能够薪火相传,让伏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对于天水如何擦亮伏羲文化这一品牌,并使之揉进百姓生活的细枝末节,张智珺亦有着独到见解。他说:“天水在打造伏羲文化名片的过程中,应着重围绕‘根文化’和‘源文化’,即血脉之根与文明之源,来打造和发扬其文化名片——万姓同根,通过打造‘寻根祭祖圣地’的品牌形象,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在‘羲皇故里’找到血脉之根;同时深入挖掘伏羲文化中蕴含的文明密码,将其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现代生活元素,使这一古老文化真正‘活’在当下,走进寻常百姓的衣食住行之中。”
论坛当日下午,张智珺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伏羲文化哲学思想现代化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当记者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伏羲文化哲学思想之间存在哪些相同之处时,他说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伏羲创立的阴阳八卦思想体系,两者有惊人的且非常默契的关联。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矛盾的对立统一性两个哲学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伏羲文化哲学思想有两个共通点:一是世界是物质的统一性,这体现在伏羲创造阴阳八卦时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观察和研究;二是世界的物质矛盾与统一性,而伏羲文化中的阴阳文化正恰到好处的反映了物质世界的矛盾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