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做好“五一”假期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的救助保障工作,积极打造全市安全和谐的旅游环境,天水市救助管理站以筑牢安全底线、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巡查救助的“123”工作法全力织密救助保障网。
一、筑牢“一条安全底线”,全链条守护救助安全。节前召开专项部署会议,明确安全工作重点,向干部职工发布《“五一”假期安全提示》,要求值班人员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救助热线畅通,实现“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站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开展全方位安全检查,对站内消防、燃气、食品等领域进行了细致地检查,确保站内服务管理设施、安保消防设备使用正常,同时组织全员开展了1次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为全站在节日期间有序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强化“二维宣传引导”,线上线下凝聚救助合力。以手机短信方式向市民发送救助公益信息约2000余条,通过宣传救助管理政策法规、求助方式,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的良好氛围。街面巡查时向环卫工人、市民朋友等群众发放“救助引导卡片”,鼓励群众发现线索及时提供。同时,面向外地游客推出“开放日+免费停车”暖心服务,不仅缓解外来游客在“五一”旅游黄金周停车压力,而且通过提供旅游咨询服务、邀请游客实地参观救助管理工作,增强了社会群众对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的关心关注度,实现民生温度与城市形象“双提升”。
三、组织“三支巡查队伍”,全时段保障救助及时。安排三支救助工作队,配齐车辆,配备衣物、矿泉水、八宝粥、方便面等救助物资,每日轮流对秦州、麦积两区的大型商场门口、火车站、汽车站、银行自助厅、公园、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易逗留区域开展“高频次、拉网式”巡查,确保救助及时。以受助人员需求为导向实施分类救助,劝导有困难的人员到站接受救助;对不愿意入站的,向其提供入站救助引导卡片、发放救助物资、讲解政策咨询等一系列救助服务,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随时掌握动态,落实跟踪关怀。同时,加强与公安、城管、环卫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强化信息共享,实现救助管理工作“全覆盖、零盲区”,确保做到“应救尽救、不落一人”。
“五一”期间,共救助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5人次,接到求助电话2次,组织街面巡查48人次,出动车辆12次,发放各类物资3人次16件,以有力度、有温度的服务,让身处困境的群众在城市中找到温暖的港湾。
(来源:天水市民政局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