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马玉婷王玮瑕)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麦积区立足区位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设施蔬菜产业作为富民强村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市场引导等举措,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设施农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渭南镇杨赵村设施蔬菜定点保供配送基地,西瓜大棚里一垄垄西瓜秧长势旺盛,淡黄色的花朵在翠绿的叶片间绽放,整个大棚显得生机勃勃。相邻的几个大棚里,香瓜、辣椒、豇豆等果蔬苗同样长势喜人。工人们来回穿梭在不同大棚内忙着进行打枝、病虫害防治等管护作业,现场忙碌而有序。
“我们基地主要栽种蜜都西瓜、普罗旺斯西红柿及水果黄瓜这三个品种,搭配螺丝椒、白玉脆瓜等特色蔬果。现在工人每天定点巡查,通过打杈控旺、人工授粉及立体绕蔓技术对藤蔓进行精细化管理。按当前长势,预计在5月下旬至6月初瓜果蔬菜就能陆续上市。”基地负责人马小芳说。

据了解,杨赵村设施蔬菜定点保供配送基地目前已建成日光棚5座、拱棚10座、连栋大棚1座,种植有白菜、油麦菜、菠菜等20余种叶菜类产品;太空辣椒、茄子、菜瓜等40余种茄果类产品;甜瓜、西瓜、草莓、樱桃等10余种瓜果类产品。同时,基地还配套有5000余平方米的配送中心,集农残检测、冷链配送、原料存储等功能于一体,日均配送服务客户超50家,构建起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冷链保障体系。
大棚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近就业渠道。据悉,该基地已累计吸纳60名当地群众就业,其中15个固定岗位月均收入达2400元,年收入可达2.8万元,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途径。在基地务工的杨赵村村民刘彩梅笑着说:“在这里干活既能给家里人做饭,照顾上学的孩子,每个月还能挣两千元,挺好的。”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相比传统种植,大棚种植不仅能灵活倒茬,增加土地利用率,还能有效规避天气风险。麦积区正是看中这些明显优势,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大棚蔬菜,让农户不断鼓起自己的“钱袋子”,助力乡村振兴。
“蔬菜作为我们麦积区的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截至目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3600多亩,主要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辣椒、芹菜、莴笋等,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渭河川道区、城郊区,规模化蔬菜定点保供配送基地12个,面积800亩。食用菌产业上半年种植规模达到3250万棒,主要品种有金针菇、北虫草、木耳等,其中建成木耳大棚569座,今年预计种植达到1000万棒。”麦积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向文说。

近年来,麦积区在川道区和东部四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并出台了麦积区设施蔬菜(食用菌)奖补政策,对符合奖补政策的新建蔬菜设施大棚和东部四镇种植的木耳菌棒予以奖补。至今,奖补蔬菜设施面积已达100余亩,奖补资金高达200多万元。随着蔬菜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产业保供能力不断提升,蔬菜产业将成为加快全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来源:麦积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