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以来,我市坚持把顶凌覆膜作为春季农业生产的第一场硬仗来打,抢抓早春降水较多,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周密安排部署,狠抓各项措施落实,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旱作农业项目顶凌覆膜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完成顶凌覆膜74.92万亩,占任务72万亩的104.06%,为全年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顶凌覆膜等春耕生产工作,把顶凌覆膜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全市多次会议上作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把顶凌覆膜工作作为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抓手,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及时制定市、县区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成立旱作农业项目工作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层层靠实工作责任,科学规划选点,及早预留种植地块,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确保完成顶凌覆膜任务,为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政策扶持,保障物资到位。为了顺利完成顶凌覆膜任务,有关县区结合财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粮改饲、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等项目整合资金2000万元,用于地膜、种子、肥料等物资的购置补贴。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物配套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农民投入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推动了春季顶凌覆膜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宣传培训,优化技术服务。市、县区农技推广部门始终把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放在首位,组织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田间指导与咨询服务相结合、培训乡村干部与培训农民技术员相结合、旱作农业示范区项目与其他项目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培训活动。农技人员就顶凌覆膜容易忽视的覆膜后扎渗水孔、地膜平铺等问题在田间地头进行巡回跟踪培训指导,在积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同时,不断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田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同时加大缓释肥、加厚地膜、降解膜以及良种的推广使用,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全市共举办培训班106期,召开现场会61场(次),广播电视讲座80期,培训农技人员510人(次),培训农民2.44万人(次)。
坚持抓点示范,发挥带动效应。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充分依托县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人才、农机等资源优势,将补贴农资向专业合作社倾斜,积极创建各类规模顶凌覆膜示范点及示范区,在示范点开展新品种引进、新型肥料和农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以点带面,扩大辐射带动效应,提高旱作农业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种植玉米、马铃薯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科技普及率。全市共建立顶凌覆膜示范点241个,示范面积24.8万亩,其中:万亩示范点9个,示范面积9.38万亩;千亩以上示范点41个,示范面积7.63万亩;500亩以上示范点73个,示范面积5.49万亩;100亩以上示范点128个,示范面积2.3万亩。

加大农机农艺融合,提高覆膜质效。市、县区农技、农机部门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的引进与示范推广力度,大力开展机械深松和旋耕整地、机械铺膜、全膜双垄沟播、配方施肥和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推广,创建综合技术示范点,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加快了覆膜进度,提高了覆膜质量。今年顶凌覆膜期间,全市投入各类农机具总量达到19003台(套),其中:人力起垄机11217台、机械牵引起垄覆膜一体机4722台、旋耕机及配套拖拉机3064台(套)。
强化废旧农膜回收,减轻面源污染。春季顶凌覆膜期间是集中揭膜、回收废膜的关键时期,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强化组织动员,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通过开展地膜“以旧换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扶持专业化回收等工作,提高和稳定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收益,充分调动农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我市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督促乡镇、村、户对所属公路沿线、河道沟渠、田间地头、村庄周边等区域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捡拾,真正做到应捡尽捡,应收尽收。据统计,今年1~4月我市共回收废旧农膜6848吨。
(新闻来源:天水市农业农村局 转载: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