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供销联社的有力指导下,天水市供销联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化供销综合改革,大力实施“2212”发展战略,全面助力乡村振兴,2011—2023年,全系统购进总额年均增长15.7%,销售总额年均增长17.9%,其中:农产品销售年均增长16.4%,电商销售年均增长112.4%。全市供销工作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一、夯实基层基础,构建为农服务“新机制”
天水市供销系统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巩固一批、做强一批”的原则,积极探索用“五种模式”对乡镇基层社进行改造提升,强力推动系统基层组织扩面提质增效。一是网点改造恢复重建模式。对于改制后社有资产、土地、人员等保持相对完整的基层社,通过争取财政资金,盘活社有资产,提升基层社经营服务功能、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全市有13个乡镇基层社通过整合资源资产进行了升级改造,经营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二是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模式。对于改制后基层社空白的县区社,通过开放办社,联合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大户以及专业合作社,提供农资配送、农副产品购销、日用品销售、土地托管等生产生活服务,纳入基层服务组织管理。清水县供销联社一年内恢复重建了15个基层社,由专业合作社行使基层社服务职能。三是面向市场创新服务带动模式。甘谷县供销联社整合为民农资以及县级电商平台资源,建立了日用品以及农资集采集配中心,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在10个乡镇建设分销店,邀请专家讲座,宣传推介农资化肥、土特产品,开展配方施肥等社会化服务。四是能人参与拓展经营模式。武山县供销社积极鼓励下岗职工二次创业,探索出“技术指导+生产资料一体化供应+农机作业+产品加工销售+土地托管”的服务三农新模式,陆续改造恢复重建了12个基层社。五是项目投资规范建设模式。秦州区、麦积区、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县等县区供销社积极争取省社综合改革专项资金等项目7个,争取项目资金410万元、筹措配套资金339.11万元,改造提升了7个基层经营网点。
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乡镇基层社111个、村级综合服务社675个、便民超市和农资连锁店等经营网点993个,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00个。其中“三体两强”乡镇基层社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个、村级综合服务社模范社5个,为服务“三农”大局、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深化综合改革,搭建供销服务“新平台”
天水市供销系统聚焦主责主业,履行服务职能,全力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为天水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贡献供销力量。一是成立运营中心、推介农特产品。为提高天水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把天水名优特产推向全国,天水市供销联社主导成立了天水农产品品牌运营中心,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设立了两区五县特色农产品展馆、832平台上架产品综合展区、地方文创产品展示区以及电商直播专区,已上架天水优质特色商品380多种,创立了“丝路臻选”品牌,开展供销到家社区服务、抖音小时达即时零售等服务,采取线下实体体验+线上直播销售的形式,让消费者能够一站式选购天水名优特产。二是创新经营模式、实现多元发展。市供销联社不断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全力盘活社有资产,在天水供销大厦建成了1700多平方米的天水供销羲乐选综合超市,上架产品16000多种,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在秦州和麦积区加盟实体连锁店31家。各县区供销社通过招商引资、自建、联建等方式,引进经营能人,建起了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品种全、服务好的大型乡镇超市。据不完全统计,由供销社创办的乡镇超市近40家,其中经营面积达到1000平方、商品种类达到万种、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年用工10人以上的超市近20家。秦安县陇城供销社经营业务涵盖农资销售、粮食收购、连锁超市、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成为服务当地“三农”的重要力量。三是开展流通服务、建设网络强县。天水市供销系统通过实施县域流通体系建设行动,建设县有中心、乡有平台、村有站点的县域综合服务网络,培育壮大冷链物流企业,使供销服务领域更加多元。清水县社被省供销联社确定为2023年度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县政府划拨了三块土地及经营设施,清水县社成立众合惠农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运营,县域流通网络建设及连锁配送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甘谷县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基地建设和各县区县域综合服务网络建设进展顺利。
三、狠抓产销对接,开发助农增收“新引擎”
天水市供销系统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供销系统网络资源优势,加快“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搭建产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组织参加展示展销会。市供销联社多次组织全市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北京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甘肃农特产品天津展销会、重庆农交会、海南农博会、广州国际农博会、烟台东亚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兰洽会等省内外的展示展销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近三年签约金额达到8.47亿元,在宣传推介天水农产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举办产销对接活动。今年6月3日—5日,市供销联社承办了“‘樱’为有你·‘桃’你喜欢”天水市2024年“甘味”农产品暨首届天水秦州大樱桃产销对接系列活动,集中展示展销了天水秦州大樱桃及全市五县两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农特产品,邀请的各界嘉宾、全国知名营养师、天水农产品推介官举行了公益直播推介活动,组织召开了首届天水秦州大樱桃产业发展大会,天水市政府与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及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召开了对接座谈会。活动当天,就有19家外地果品营销商与我市17家果品营销企业及合作社现场签约购销天水秦州大樱桃1113.7吨,签约金额6621.15万元;市内外的245家企事业单位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达成合作协议,签约金额1.29亿元。三是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专柜。省供销联社和江苏省供销联社积极合作,在南京成立了甘肃农特产品营销中心,市供销联社推荐的天水农特产品在该中心展示销售,武山县供销社与天津市供销合作社属企业的对接,共同成立了武宝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在宝坻区建立了武山农特产品线上专营店,设立销售专柜10个,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年销售武山胡麻油、蔬菜等农副产品达600多万元。四是规范运营“832平台”。近年来,市供销联社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指导督促力度,建立了“832平台”供应商及上架产品名录清单,多次举办农产品电商专题培训会,为全市50余名供应商作专题辅导,提升了“832平台”运营水平和服务品质。截止今年5月,天水市“832平台”供应商入驻346家,上架总产品数4067种,累计实现销售1.64亿元。“832平台”已成为我市消费帮扶、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平台。
四、落实主体责任,打造农资供应“新模式”
天水市供销联社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把农资保供稳价工作作为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全市供销系统农资供应量占到全市的60%以上,有效发挥了农资保供稳价的作用。一是认真落实储备补贴制度。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在市级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到3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三个县区社争取到70万元,分别与承担农资储备的企业签订了储备协议,将财政资金按时足额拨付给化肥储备企业,有效保证了财政补贴制度的落实和杠杆作用的发挥。二是建立农资价格监测机制。组织各县区社供销社确定农资价格数据监测联系点,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每个县区确定1—3家农资经营企业或经营网点作为农资价格数据监测联系点,每周统计化肥价格、供应数据,及时掌握价格变动情况,分析研判农资市场走向,为科学制定全市农资市场调控措施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和农资打假。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农资经营企业及经营网点检查指导,向社会公布了13家农资诚信企业,督促其健全工作制度,完善管理流程,认真开展储备工作,严格遵循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严把进货、储存、销售“三关”,确保农资供应充足和市场价格平稳合理。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开展农资打假,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通过供销社渠道流入市场。四是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指导各级供销社及农资企业创新农资营销、配送和服务方式,大力推广电话订购、网络预约、线上指导等多种服务模式,武山供销农资配送中心、天水新联磐业农资连锁公司等社属农资企业开展“送农资到田间地头”活动,直接将化肥、农药等送到田间地头和农户手中。甘谷为民农资公司在全县10个乡镇设立农资直营店进行连锁配送,“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标准”。同时,开展科技培训、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五、强化信息宣传,树立天水供销“新形象”
天水市供销联社坚持打好宣传主动仗,积极适应宣传新形势,注册成立了天水供销公众号和视频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一是深挖宣传内容,提升宣传质效。今年以来,市联社主要领导两次在央广网以直播形式宣传推介天水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等特色农产品,“天水麻辣烫”火爆以来,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拍摄宣传短片,通过供销公众号、视频号大力推广天水农特产品、文化旅游等资源,制作发布了歌曲《天水就是我家乡》,进一步扩大了天水农特产品的品牌传播力,以及天水历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二是丰富宣传渠道,扩大宣传影响。充分利用市社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及视频号全方位、多视角宣传党创新理论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主动加强与有影响力的网络自媒体达人的沟通与合作,立足供销实际,深挖典型经验,围绕重点工作,传播供销声音,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有热度的新闻宣传报道。仅2024年上半年,市社网站发布信息159条、公众号发布150条、视频号发布视频137条,其中总社采用信息5条、中华合作时报采用信息2条、省社采用信息15条、市政府办采用信息11条。进一步提升了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影响力,为树立供销形象、传播供销声音、讲好供销故事,全方位打造供销合作社金字招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下一步,市供销联社将牢记为农服务宗旨,聚焦“2212”战略,创新服务发展模式,切实发挥联农带农纽带作用,提升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