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一:伏羲始祖文化研学之旅 卦台山景区(3A)——秦安县女娲祠——大地湾遗址 (3A)——伏羲庙景区(4A)
卦台山景区:相传为伏羲演绎八卦、开启华夏文明之地。其山突兀而起,形如龙头,渭河呈“S”形,由西向东穿三阳川而过,形同太极原图,具有独特的文史和科考价值。在此探源伏羲画卦故事,了解中国八卦、周易文化的奥秘。

秦安县女娲祠:了解人类远古文明母系氏族社会的劳作、生产、生活方式,探源人类远古文明史。

大地湾遗址:距今约8300—4800年,出土近万件各类文物及大量墓葬遗物,是目前国内新石器时期年代最早、历时最长、保存最完好的重要人文遗址。参观大地湾遗址及博物馆,了解古人类居住、生产、生活方式,体验彩陶制作过程,探源人类文明发展历史。

伏羲庙景区: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庙宇,被誉为“华夏第一庙”。在此祭拜伏羲圣像、参观天水市博物馆,了解伏羲八卦二进制计数方式及河图、洛书中国数学文化启蒙。

线路二:石窟文化艺术研学之旅 麦积山石窟(5A)——麦积山雕塑博物馆——仙人崖石窟(5A)——大像山石窟(4A)——水帘洞石窟(4A)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地处秦岭余脉,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参观麦积山石窟,了解精美的雕塑、壁画艺术,掌握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和造像开窟的历史,提升文化艺术涵养。

仙人崖石窟:位于麦积山景区内。“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参观仙人崖景区的三崖、五峰、六寺,了解融汇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

麦积山雕塑博物馆:参观汉唐雕塑艺术馆,学习传统造像石胎泥塑的制作工艺,参与泥塑雕塑制作等过程。

大像山石窟:参观大像山景区,了解古代艺匠们巧妙解决高大造像在有限位置观看的视觉差的问题。甘谷大佛端座于悬崖之壁,开凿在相对高度200米之上,但无论从山下或窟内各个角度去观赏,都给人一种慈祥恬静的感觉。

水帘洞石窟: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元,历代屡有修建。其中以拉梢寺、千佛洞的摩崖题记、雕塑作品、壁画及木构遮檐最为珍贵。有亚洲之最的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梢寺大佛,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文化的重要资料。

线路三:红色革命研学之旅 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天水解放纪念碑——张辉烈士墓——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武山毛主席故居
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包括纪念亭、邓宝珊将军事迹展厅、游廊等,感受著名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忠实朋友邓宝珊将军一生热爱祖国、探求真理、渴望和平、追求光明、勤政为民、关注民生、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家国情怀和光辉事迹。

天水解放纪念碑:带领游客亲临天水解放纪念碑,了解天水红色革命历史。1949年8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军长彭绍辉率20师一部率先由天水东门进入天水,宣告了陇右重镇天水解放。8月5日,部队举行隆重的入城仪式。

张辉烈士墓:张辉,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十六师师长。1936年10月,张辉亲率一连队伍到达娘娘坝与敌作战,身负重伤光荣牺牲。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红军战士把张辉遗体埋葬在普华寺后山坡上。1986年9月,在纪念红军长征50周年之际,天水市在娘娘坝牡丹山举行了隆重的张辉烈士骨灰安葬仪式。

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武山县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共展出各种图片100余幅、革命历史文物20余件,陈展面积200多平方米,通过图片、沙盘、雕塑、电子视频、实物展示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现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真实展现了从1935年红军过境武山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武山的革命历程、经济建设和沧桑巨变。

武山毛主席故居:1935年9月25日,红一方面军到达武山县鸳鸯镇。26日,毛主席率领红军主力部队在鸳鸯镇鸳鸯村快速突破渭河封锁线,准备翻过费家山到榜罗镇,但在费家山遭到一股国民党军队的堵截;待消灭了这股敌人后,天色已晚,红军只好住在了费家山,次日抵达通渭榜罗镇。2002年8月1日,武山县人民政府在鸳鸯镇渭河大桥西南修建“红一方面军强渡渭河纪念碑”,以志纪念。

线路四:麦积山亲近自然研学之旅 麦积山植物园——仙人崖——石门
麦积山植物园:地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被誉为“西北植物基因库”,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园区总占地5500亩,引种栽培周边地区及世界同一气候带植物2200多种,其中乔灌木900多种,草本植物1300多种,国家级濒危植物45种,国外植物38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夏日夜晚的植物园,绿树茵茵,飞瀑如练,繁花似锦,当您穿越花径林荫,歇息于亭台楼阁,伫立于百花丛中,注目瀑布飞虹,凝望繁花满山,似有踏入仙境之感。

仙人崖:相传此处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修行,故名仙人崖。这里层峦叠嶂,山环水绕,烟云缭绕,松柏成林,自古就被称为陇上林泉胜地和天然森林氧吧。仙人崖迷人的自然风光,珍贵的文物古迹都会让你留恋忘返,一定会惊叹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在这里竟会融合的如此完美,让人产生一种瞬间穿越到江南的感觉!

石门:历来以雄奇险秀著称陇上,海拔2000多米,南北二峰对峙,有聚仙桥相连,状若门楣。景区远在两晋、南北朝、隋唐就为道教胜地,皇天峰、麒麟峰等五座山峰组成雄奇的太极曲线,有“陇东南第一洞天福地”之称,现存的24座道教古殿宇依托北峰、南峰、麒麟峰等山峰沿阴阳八卦太极图形排列,布局奇特,宗教建筑完整,塑像精美,天人合一,至今道脉流传,香火极盛。

线路五:民族工业振兴研学之旅 天水工业博物馆——岷山军工博物馆——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铁路分馆
天水工业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98.98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由主馆区和附属配套区组成。馆内展陈部分按照古代手工业时期、民族工业时期、地方工业发展时期、三线建设时期、工业企业体制改革时期、工业高质量发展时期等六个方面进行布展叙述。打造集工业历史和产品展示、工业遗产保护、科学知识普及、工业文化产业开发、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平台,兼具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和工业文化创意功能。

岷山军工博物馆:现有展馆为原岷山厂生产枪框、枪管车间,总建筑面积2924平方米,总陈展面积2600平方米,共设五个主题展区,通过对中国民族军工业创立及岷山厂的发展变革历史的陈展,展现了“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铁路分馆:新中国成立后,西北铁路建设以天水为起点,在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和西北各族人民战天宝、开天兰,贯通陇海,开拓兰新,实现中国铁路东西大动脉的重大连通。该馆通过场景还原、实物展示史图片展示等方式,展现以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为主的老一辈铁路人可歌可泣的筑路革命历史。

线路六:三国历史文化研学之旅 诸葛军垒(2A)——木门道——姜维墓(3A)——铁笼山(建设中)
诸葛军垒:为秦州老八景之一,原址在今秦州区城东岷山路南。原为底大顶平的圆锥形土墩,高丈余,墩前有碑亭,碑若房门,每当正午,艳阳高照,诸葛军垒上没有投影,当地乡民又称“无影墩”。后因城市建设规划需要,迁至慧音山脚下,背负青山,面临藉水,成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

木门道:俗称峡门,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南40公里牡丹木门村附近,自古是街亭、上络(天水古称)南入祁山的重要通道。古道东西两面雄山对峙,壁立千仞,空谷一线,状若天然门户。木门道峡谷东侧的张家坪(原名张郃坪)为诸葛亮与魏将张郃作战时的埋伏之处。木门峡谷中仍存有张郃坪、张郃墓,坪下有当年蜀兵布伏的伏兵湾。

姜维墓:AAA级旅游景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姜维逝世后,忠骨埋于四川,但故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大将军,在距甘谷县城东5公里的姜家庄将军岭上,修建了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姜维衣冠冢和姜维纪念馆,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了“姜维故里”碑。

铁笼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甘肃省》分册解析:“在武山县西部,三国魏甘露元年(公元256年)邓艾拒姜维于武城山,围困如铁笼,故名”。据出土文物和地名资料考查,铁笼山确实是一处三国古战场遗址。山脚田地,时常会有刀、矛、箭头等兵器出土,周围地名也多和军事有关。山北有“泄兵山”,传说是姜维引兵攻坚的地方;另一村叫“马跛里”,传为姜维战马受伤的地方;还有一村名“八营坪”,传为姜维屯兵之处。

线路七:杜甫寓居天水诗作研学之旅 东柯杜甫草堂——南郭寺(4A)(杜公祠、二妙轩)——天水古城寓园——铁堂峡——成县栗川
东柯杜甫草堂: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柳河村东柯谷。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经艰苦跋涉来到了秦州,在此创作117首诗歌。据《元一统志》《古董锁记》《雍大记》等史载,东柯杜甫草堂始建于北宋哲宗绍圣(1094—1097)年间,距今900多年,历经宋、元、明、清。明代崇祯末年(公元1644年)毁于兵火,后重建。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再遭兵毁,毁坏殆尽,之后又加修葺。

南郭寺(杜公祠、二妙轩):杜甫在寓居陇右期间,游览了秦州名胜南郭寺、甘泉寺与麦积山等地,每走一地都有诗作留世。杜甫在秦州期间创作的诗歌,反应了当地社会风貌、历史、政治事件的背景。游览南郭寺“二妙轩”,了解清初大诗人宋婉主持镌刻的杜甫流寓诗碑。此碑上摹刻的诗,是诗圣杜甫的顶峰之作,后人称为陇右诗六十首,此碑因集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书法于一体,诗妙、字妙故称“二妙轩碑”。1997年,天水市政府将《二妙轩碑》拓本重新刻石,放在南郭寺内永久保留。

天水古城寓园:寓园杜甫诗词长廊精选杜甫流寓秦州创作诗歌21首,其《月夜忆舍弟》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乃千古名句、绝妙古今。

铁堂峡: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和天水镇交界处。西汉水从峡中穿流而过,长约十余华里,峡崖壁立,色黑似铁,空谷一线,壁立千仞的奇幽峡谷。诗人在《铁堂峡》一诗中曾写到:山风吹游子,缥缈乘险绝。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
线路八:名城古韵研学之旅 天水民俗博物馆(3A)——天水古城(3A)——玉泉观景区(4A)——青鹃山旅游度假区(4A)
天水民俗博物馆(南北宅子):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北宅子建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分别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制、屋顶脊饰、砖木雕刻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研学主要从建筑、民俗、典故等多个方面,了解古建筑、古民居、古家具、传统民俗方面的知识,了解皮影的起源、表演、制作工序、造型特征,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开展皮影制作。

天水古城:天水古城位于天水市主城区解放路以北的澄源巷、自由路、三新巷片区,是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区域内有众多的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引导游客参观天水名城博物馆、荣氏福新天水办事处、汉将军府、民族团结记忆馆、丝毯非遗博物馆、葛霁云故居,张俊府故居、赵氏祠堂、玄奘行馆等文化展馆,游览文创一条街(两把刷子雕漆、赵氏泥人、关峡竹编、汉服馆、大漠行麻鞋等)。

玉泉观: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天靖山麓,南俯州城,北迤青山。玉泉观始建于唐代,毁于宋末,经元、明、清三代扩建重修,形成拥有90余座建筑的大型道教宫观建筑群。观内殿宇巍峨,碑石林立,古木葱郁,林壑秀美,因山上有一碧水盈盈、清甜透脑的玉泉而得名,被誉为“陇上第一名观”,是寻仙问道、探幽仿古、观光游览的理想人文圣地。

青鹃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孙集村。景区分为体育休闲、科普教育、养老养生、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五大板块,自然环境优美,地域开阔,植被茂盛,是各地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开设了运动技能、自然教育、生物科普、非遗手工、自然科普、劳作技能等六类研学课程,满足不同年龄青少年需求。

线路九:明清古民居研学之旅 胡氏民居(3A)——贾家公馆(66号文创园)——纪信祠——万寿宫——天水古城(3A)
胡氏民居(南北宅子):胡氏民居是一组布局严谨、用料精良,雕梁画栋,曲徊幽静的明代庭院建筑群,是西北地区极具特色的民俗博物馆。胡氏民居又名南北宅子,是由南宅子和北宅子组成,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制、屋顶脊饰、砖木雕刻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贾家公馆(66号文创园):天水66号文化创意园是由地方政府着力打造、天水陆拾陆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投资运营管理的全省第一家文化“双创”企业,以天水市秦州区66号贾家公馆古建院落为创新、创业发展基地。研发的秦州旅游商品福禧杯、汉字杯、文化电子书灯等融合了伏羲文化、秦州文化,荣获国家、省级文化旅游商品多个奖项。
游客游玩以上景点,沿着主街道漫步过去,一边欣赏百年古树一边游至山陕会馆、纪信祠、万寿宫等明清古建筑群,进一步领略古老秦州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线路十:走进自然拓展研学之旅 青鹃山旅游度假区(4A)——苏湾民俗庄园——天水镇焦李村草莓小镇
苏湾民俗庄园:苏湾民俗庄园田园综合体集“一馆、一坊、二园、六区”为一体:民俗博物馆、传统百工坊、农耕文化园、生态采摘园、古街古建区、人工湖景区、特色餐饮区、休闲垂钓区、生态观光区、云海观景区等,多肉基地、草莓、大樱桃采摘培育园、娱乐赛马中心、篝火野炊体验中心、苏湾八大碗餐厅独具特色。

天水镇焦李村草莓小镇:秦州草莓小镇项目位于秦州区天水镇焦李村,来这里采摘草莓、樱桃和番茄,体验采摘乐趣,还可餐饮、游乐、购物、采摘体验配套设施,将农产品采摘、农业科普、游乐、餐饮、亲子活动深度融合,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现代农业魅力。
(新闻来源: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 转载: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