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台山伏羲祭典
□ 王鹏
甘肃天水,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古成纪所在地。相传远古时期,人文始祖伏羲就出生在这里。他在这片土地上筑巢而居,教民渔猎,倡导嫁娶,创画八卦,使人类由蒙昧走向了文明。时至今日,距离伏羲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8000年,但天水人祭祀伏羲的风俗却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
走进今天的天水,伏羲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每年的公祭伏羲大典,都有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到这里寻根祭祖、拜谒羲皇,给这座西北小城带来盎然生机。
在天水城乡,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关于伏羲的种种传说,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伏羲爷就像自家的老祖先。伏羲不仅是人们敬仰的人文始祖,更是生动、熟悉的传奇。
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关的伏羲庙,当地人称“人宗庙”,这座修建于明朝成化年间的庙宇,保存着国内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一年一度的公祭伏羲大典就是在这里举办的,这座庙宇承载着天水人对于伏羲爷的集体记忆。然而,要追溯伏羲祭祀的源头,还得去天水市以北三十公里的卦台山。
卦台山,又称伏羲画卦台,相传伏羲爷就是在这座山上仰观俯察,洞穿了自然的秘密,创立八卦。
每年夏至前后,三阳川就会变得格外热闹,来自四邻八乡的乡民扶老携幼来到卦台山伏羲庙。对于生活在三阳川里的乡民们来说,夏至时节登卦台山祭祀伏羲爷,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事。人们焚香祭祀、避祸托福。这样的祭祀风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早阳时分,阳气渐渐上升,吴曜彰登上了卦台山,行走在日日登临的千年古刹,他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磁场和信息。吴曜彰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三阳川人,他的家就在卦台山下的吴家庄,今年83岁的他已在卦台山当了40年的义务讲解员,对伏羲爷画卦的这座山有着极其微妙的心灵感应。或许是三阳川特殊的地理位置开启了吴曜彰的智慧,让他对伏羲有着和普通乡民全然不同的认识。
吴曜彰说:“三阳者:朝阳启明,其台光莹;太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返照,其台腾射。三阳开泰,羲皇故里,俯察于地,可观三阳川,太极现象。观三阳像太极,渭水回绕分南北。念羲皇绘爻图,卦台立论定乾坤。”
天水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神奇的卦台山,被易学专家称为“天心山”。这一学说并非猜测与妄想,许多专家通过对三阳川山形地貌的研究,找到了越来越多的现实依据。
地处渭河谷地的三阳川自古以来就是天水最为富庶的地方,而矗立于三阳川之西的卦台山又为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卦台山由南向北伸向渭河谷地,周围的八座山脉将山体团团围住,卦台山正好处于龙首位置。
这是一处极目天际的观景胜地,渭河将三阳川一分为二,渭水沿“S”形环绕东流而过,一幅天然的太极图呈现眼前。在蒙昧混沌的原始社会,伏羲爷从“S”形的阴阳图案中受到启发,创造出代表天地自然的天、地、水、火、山、雷、风、泽八种符号,四周的八座山丘,变成了八个卦象,后来衍化成为八卦。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古籍中关于伏羲的传说和记载,与20世纪80年代秦安大地湾遗址的考古发掘暗合到了一起。在大地湾8300年前的原始人生活遗址上,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些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绘画符号。这些古老的刻划符号很可能就是汉字的起源,也让人们联想到神话中伏羲最了不起的功绩——创画八卦。借助大地湾的考古证据,数千年前先民生产生活场景重现于世人面前。
卦台山伏羲庙修建于山顶的一座土堡之内,远观这座土堡,就像一只硕大的蜗牛,因而得名蜗牛堡。蜗牛堡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公元968年,宋太祖赵匡胤在三阳川置三阳寨,并在今天的三阳川渭河流域建起了十四座土堡。这些土堡,是为了抵御入侵的金人而建的军事设施。
卦台山上的这座土堡处处隐藏着玄机,夯土打造的城堡高达十米,堡子根据伏羲先天八卦的卦象而建,因而,这座土堡也被当地人称为“卦台堡”。现如今,这座历经1000余年的土堡依然保存完好,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宋太祖赵匡胤修建的土堡,最终未能抵御住金人南下的铁骑。南宋时期,三阳川被金人所占,金人听说卦台山是人文始祖伏羲画卦的地方,于是在蜗牛堡内修建了伏羲庙。此后,卦台山就成为皇家敕封的伏羲祭祀场所。明朝成化年间,皇家祭祀迁至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关的伏羲庙。但幸运的是,卦台山的民间祭祀风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金人在卦台山修建伏羲庙的时间大概在公元1196年,此后,经过明清两代的翻修,卦台山伏羲庙建筑已成规模,先天殿、东西朝房、午门、钟鼓楼、牌坊、土地庙、财神庙、戏楼和僧房肃然端庄,蔚为壮观。到1895年,清朝光绪年间,卦台山的全部建筑依然保存完整。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里的庙宇又逐渐遭毁。现存留至今的这些建筑,则是按照明清时期的原貌重新修建。
卦台山上的古柏是按照九宫八卦的方位栽植的,先前有十七棵古柏,现仅存五棵。
作为卦台山伏羲祭典代表性传承人,吴曜彰对古人遗留的祭祀礼仪颇有研究,一切按照老祖先留下的规矩进行,祭祀的时辰依照八卦卦象而定,不能有丝毫的更改。
伏羲爷身披黄袍,手执八卦,目光炯炯。每年的伏羲祭典,他都要接受乡民的朝拜。
将准备好的各种大菜,按照程序一盘一盘逐次献上,被称为时馐之礼。民以食为天,将最好的美食献给伏羲爷,是乡民们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最高的礼节。
祭祀人依次向伏羲献上酒、玉、帛、稷、馔。天地之间,五谷为大,伏羲教民渔猎、制取农桑为其最大的功绩。
牛、猪、羊三牲祭祀,是中国古代最高的祭祀礼仪,主要用来祭祀皇天后土。数千年来,卦台山的伏羲祭祀一直延续着三牲祭祀的最高礼仪。
终献礼是整个祭祀活动的高潮,主要内容是恭读祭文,这是最为神圣、最为庄严的时刻,祭文表达着华夏子孙的共同心声。
作为一座文化圣山,卦台山的影响早已超越了这片山川,四面八方的中华儿女来到卦台山,寻根祭祖,缅怀伏羲。而每一次拜谒,人们都能够获得不同的精神体验。
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伏羲不仅仅是一个远古的神话和传说,他的背后隐藏着我们这个民族最早的历史记忆,在新的历史阶段弘扬伏羲文化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作为肇启了人类文明的人文始祖,伏羲给了古城天水,也给了所有的中国人不离不弃的温情与护佑。一川胜景、一座圣山,传递着亘古的希望与力量。天水乡民祭祀羲皇反映的不仅是古城天水特有的生活方式,更寄托着华夏儿女同根同源、不绝如缕的血脉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