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足迹中,大大小小的石窟在这片土地上成为最好的讲述者。它们既有“东方雕塑艺术馆”的美轮美奂,也有悬崖绝壁上的北魏与盛唐,流传千百年的神话故事与人间百态,记录在这一个个洞窟之内。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造型姿态,却都讲述着唯一的历史,以及天水大地上人们曾经炽热的情感。天水的石窟——记载了千百年的故事,也让这遗留的历史情怀,继续传承千年!
仙人崖石窟
仙人崖石窟位于麦积山大景区之内,是麦积山石窟文化的延伸,由三崖、五峰、六寺组成。自古以来,仙人崖就是释、道、儒三教共生共存的文化名胜,其中寺观、庙宇、窟龛的建筑和遗迹错落有致地穿插于山峰层峦之中,分东、西、南庵及燃灯阁、献珠山、宝盖山等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南庵有一尊高约3米的摩崖造像,仅存头部、脚部及水波莲座,为宋代造像中的精品,四周原有千佛影塑,现仅存7尊,为北魏时期塑造。
仙人崖石窟内保存的大量泥塑像、壁画进一步丰富了麦积山石窟的数量和内容,从而构成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完整历史系列,对于研究泥塑和石像的演变,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
石窟故事:
目前保存最早的窟龛分布于仙人崖南崖,以小型千佛造像为主,开凿在高10米、宽40余米的山崖壁面上,小龛排列得密密匝匝,每个龛中均塑造一身小佛像,佛像用模制的方法制成,同麦积山石窟的北朝石窟小型佛像制作方法完全相同。仰望这些小龛中的佛像,如同身处一个千佛的国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是在北魏佛教思想影响下产生的造像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