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天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入践行“人民药监为人民”理念,坚持严字当头、打建结合、靶向治理,纵深推进,确保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落实见效。

一、精准打击“靶点” 监管措施更严
一是聚焦靶向,精准整治。聚焦重点产品、关键环节,加强集采中选产品、生物制品、儿童特殊化妆品的监管,开展药品经营使用、农村地区、中药饮片和化妆品“一号多用”专项检查,对医美医疗器械、网售化妆品等开展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共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网络销售零售企业262家次,收集可疑线索28条,责令改正13家。 二是强化办案,打出声势。强化大案要案统筹管理,对大案要案实行“一案一档”,定期督导调度、挂牌督办,做到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加强全市案件督导调度,推动案件查办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市办结“两品一械”案件156起、罚没款94.3825万元。其中:药品案件71起,罚没款32.9066万元;医疗器械案件44起,罚没款48.3594万元;化妆品案件41起,罚没款13.1165万元,打出了声威、形成了震慑。坚持首问负责、接诉即办、快速回应,所有投诉举报服务办理率、结果满意率和问题解决率均保持100%。三是依法惩处,公开曝光。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强化公开曝光,依法公开案件处罚信息,对严重违法失信的,一律列入失信名单,进行联合惩戒。在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坚持罚帮并重,帮助企业整改落实、规范提升。

二、拧紧责任“链条” 风险防控更实
一是压紧压实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企业风险自查报告、主体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为企业设好“红绿灯”“指向牌”,督促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对药品经营企业每年一次的书面检查。全面核查《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是否持续符合《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规定。全年开展书面检查1049户,任务完成率100%。全面落实药品安全管理属地责任,推动全市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压实监管责任,将巩固提升行动与日常检查、监督抽检、专项整治、执法办案等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推动巩固提升行动深入开展。二是深挖风险隐患。加大风险会商力度,定期组织召开风险会商会。对近年来全市检查抽检、执法办案、舆情监测等数据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将药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结果作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研判趋势走向,明确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区域执法检查联动机制,与省药监局天水执法检查局建立区域内药械化案件线索、风险隐患信息互通机制。截止2023年12月,专项检查企业2856家次,处理投诉举报315件,建立全市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台账,排查风险隐患160个,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扎实防控风险。针对发现的风险隐患,选派服务队员、技术专家,集中把脉会诊开方,逐一明确防控责任、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督促整改,堵塞漏洞。印发经营和使用环节风险清单,精准指导各级监管部门强化风险管理。综合采用告诫、约谈、限期整改、暂停经营和立案查处等风险防控措施,实现风险管理闭环运行,确保风险第一时间化解。

三、集聚多方“动能” 制度机制更优
一是完善协同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召开全市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工作会,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健全机制,上下贯通、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天水市食药安委办统筹协调作用,完善与卫健、医保、公安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强化行刑衔接、行行衔接,常态化组织联席会议、案件会商,完善案件移送、线索通报、证据转换等流程,对整治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对违法违规线索收集、假劣药品认定、办案协作联动等重点问题进行交流研判。对涉嫌犯罪案件,邀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重点案件成立联合专案组,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打击合力。三是完善督导跟踪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用力,紧盯薄弱环节,完善督导检查、考核通报、责任约谈机制,保障巩固提升行动见行见效。组成督导组,对7个县区市场监管局进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突出问题立即向当地政府反馈,加强督导整改,提升整治成效。至目前,已向3个县区公安部门出具涉及新咳喘克胶囊、新通痹通胶囊等8个样品的23 份假药认定意见。四是完善社会共治机制。依托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药品安全宣传月、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开展巩固提升行动系列宣传,及时总结亮点,挖掘典型,广泛宣传整治效果和办案成效。宣传和落实有奖举报、内部吹哨人等制度,鼓励群众广泛参与药品安全治理,提供有效线索,推动药品安全共治共享。

药品安全责任重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天水市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以高压态势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全方位筑牢药品安全底线,推动天水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天水市市场监管局 转载: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