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民政局立足“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能定位,按照“常规工作促规范、重点工作创特色、难点工作求突破、整体工作上台阶”工作思路,持续提升谋事干事本领,聚焦为民实事,破解堵点难题,多方发力推动民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突出学习强本领,在提升能力上“用心思”。市民政局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列明全年度重点学习内容,多形式提升干部职工谋事干事真本领。一是坚持党组成员领学、机关党委督学、党支部研学、党员干部自学“四学联动”机制,持续提升干部职工思想理论政策知识掌握水平。今年以来,局系统集体学习108次、党课辅导18场次,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党务干部培训班、全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帮扶政策培训班等6期。二是引导干部职工立足岗位职责,分批分次,紧紧围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破除制约民政改革发展障碍等专题谈感受、理思路、议举措。今年以来,局系统开展研讨交流19场次。三是确定了“全市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分析”“党建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4个专题,采取“市县同步”和“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县区开展蹲点式调研,并产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4篇。四是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专家学者讲理论、讲业务。至目前已开展“民政讲堂”等业务练兵活动6次,引导教育全系统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突出层次抓关键,在贯彻执行上“使巧劲”。紧盯省市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民政领域任务,细化落实措施,全力推动全市民政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针对干部教育建机制,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带头作用,健全和发扬传授工作经验、帮助生活困难、带动树立正向价值观的“传”“帮”“带”培育机制,为教育引导好“绝大多数”干部职工营造良好工作成长环境。针对常规工作促规范,会同乡村振兴、医保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低保准入条件,确保做到快速预警、精准救助。针对重点工作创特色,紧盯建设11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15个村级互助幸福院为民实事,在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科学设置照料护理、厨房餐厅、休闲娱乐、医疗康复、综合服务等区域;在村级互助幸福院坚持“一村一特色”,配备电视、棋牌、罐罐茶等设施,完善服务老年人生活功能。针对难点工作求突破,把结对关爱行动作为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的“一号工程”来抓,精准确定关爱对象范围、关爱服务内容、工作标准、结对方式等,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精心梳理各类对象保障政策和责任清单,确保把这项解民忧、惠民生、得民心的好事实事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突出重点务实功,在增强质效上“下苦功”。扎实履职尽责,着力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组成工作专班,对全市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对象深入调查摸底、建立基础信息台账,科学指导结对干部做好联系交流、走访探视工作。至目前,共开展联系交流61046人次、走访探视50385人次、资助资金162.01万元。二是实施年度提标惠民工程,加强社会救助对象基础信息管理力度,主动落实救助帮扶政策,充分发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防错保”作用。截至目前累计处置预警信息5637条,为符合条件的2240名困难群众落实了相应救助帮扶政策,将经济状况超标等不符合条件的4022户13682人清退出低保范围,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三是对照我市应建未建殡葬服务设施补短板任务清单,聚焦供给与需求矛盾,统筹考量制度、土地、资金等要素,持续推动殡葬服务设施供给创新。同时,结合我市中心城区殡葬改革工作实际,编制出台《天水市殡葬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为我市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做好用地储备。四是准确把握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五有”和村级互助幸福院“2+N”服务功能定位,最大限度做到资源整合、高效利用、持续发展。至目前,11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甘谷县的2个已经交付村委会投入使用。11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共设置床位17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24张;村级互助幸福院使用面积均在100平方米以上。
(来源:天水市民政局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