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为深入贯彻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天水市审计局紧扣大数据助力财政、经济责任、涉农资金审计等方面,举办了为期两天半的全市审计系统业务培训班。这次培训时间安排紧张有序,学习内容切合当前工作实际,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同时,各位审计实务导师的授课别具一格、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细致入微、通俗易懂,既有理论研究的思考,又有案例分析的点化;既有审计思路的抛砖引玉,又有政策解读的追根问底;既有数据分析的逻辑思维,又有实操演示的全面过程,既有审计质量的成功案例,又有公文写作的规范技巧,相得益彰,丰富全面,颇受欢迎,受益匪浅。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三点感悟,与大家共勉。
一是坚定勤思善学的“恒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新时代的审计人,我们必须善于学习,勇于学习,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学而不厌、学而不倦,常怀本领恐慌,常怀能力危机,常知学后而觉不足。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向周围一切有长处的同事学习,向网络学习,向行业网站和公众号学习。通过学习增强审计本领,将每一个审计项目打造成为精品,审出水平,凸显质量。努力使自己成为理论工作的“政策通”、审计工作的“活字典”和业务工作的“多面手”。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道理,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运用到工作中,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成果,总结出高质量的经验做法。真正以思想上的“破冰”实现行动上的“突围”。正如审计实务导师郑旭兵同志所讲,审计质量管控从审计程序的每一个环节抓起,对照“负面清单”,严格现场管控,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二是坚守为民而审的“情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审计干部,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志存“为国而审计、为民而计”情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热爱审计事业,钻研审计工作,精通审计业务,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做到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我们必须大力支持,凡是损害人民群众的行为,我们绝不姑息,一查到底。正如审计实务导师许虎正在“大数据助力涉农资金审计”一课中讲到,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事关千家万户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卡通”作用发挥的好不好,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党群、干群关系。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标准界定问题,始终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在重大政策、涉农、民生、资环等审计项目中发扬“铁军”精神,将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党委政府的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到位,做到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难事,扎扎实实推进民生事业健康发展,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体现审计的公信力和权威信。
三是锤炼干事创业的“本领”。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作为新时代的审计干部,我们要把干事创业作为一种工作追求,自信自立、踔厉奋进,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工作中要手段硬、不畏难,有的放矢、张弛有度,充分用好审计监督职权,履行好“经济卫士”职责。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在审计实践中,不懂的地方就向被审计单位多问,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只有问清楚了才能审明白,审明白了才能出成果。要时刻做好迎难而上、寻根问底,把握客观规律,总结典型经验,积累丰富思想,并将此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无论做什么项目,都要严守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和“四严禁”工作要求,坚守“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学习有归期,实践无穷期。这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对于全体干部职工而言,是一次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借鉴经验、提升本领的良好机会。我们将以此次全市审计系统业务培训为新起点,聚精会神,一如既往,常怀学习之心、常怀事业之心、常怀责任之心、常怀敬畏之心,用心用力推进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闻来源:天水市审计局 转载: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