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系列报道之“支撑保障篇”
——强化四个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2年,天水市生态环境系统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紧盯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的“要更好统筹经济和生态”“提升生态质量”的要求,坚定创新驱动,坚持快干实干苦干,履职尽责守底线、创新服务促发展,将生态环保工作融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之中,切实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实际,建立了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推动市、县区依法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严格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保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区、各部门考核内容。坚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把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保驾护航确定为主要审计目标,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二是强化执法保障。制定印发了《天水市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积极开展柔性执法,对首次且轻微违法的16家企业进行行政指导、43家企业进行行政告诫,免于行政处罚,对1家企业从轻处罚。筹措财政资金64万余元,配发制式服装,举行着装仪式;筹措资金106.188万元,为市、县执法队配置执法车辆5辆,成为全省首个配备执法车辆的市州。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围绕我市“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以及市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重大工程和重大投资项目,积极申报中央、省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库。2022年全市共谋划生态环保项目48个,总投资25.06亿元。已争取到位2023年提前批专项资金1.1714亿元,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2022年成功招商引资天水市固废弃物再生利用项目,总投资2.69亿元,被列为市级“项目管家”。组织开展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调研,助推全市生态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四是强化服务保障。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市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56个,对20类行业项目推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试点,2022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138件。“一对一”指导完成甘谷冀城产业园规划环评和杰瑞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金浪半导体集成电路载板项目环评编审,服务保障华能甘谷发电公司1号机组并网发电。2022年新核发排污许可证55家,指导督促242家排污单位提交年度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完成8家企业年度清洁生产审核,切实加快全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来源:天水市生态环境局 转载: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