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天水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视频会议和全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长暨畜牧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继续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常抓不懈的责任感推进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春季动物集中免疫,全力确保了全市动物疫情形势总体稳定。截止4月16日,历经一个多月的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2021年春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
一是圆满完成动物强制免疫。我市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小反刍兽疫3个病种实行了全覆盖强制免疫,对猪瘟实行差别化免疫,即对存栏50头以下的中小散养户开展了强制免疫,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自主实施程序化免疫。截止4月16日,全市免疫各类动物1075.92万头(只),其中,免疫猪口蹄疫69.48万头,免疫猪瘟66.73万头;免疫牛口蹄疫14.3万头,羊口蹄疫26.21万只;免疫鸡高致病性禽流437.94万只,新城疫435.57万只;免疫羊小反刍兽疫25.69万只。强制免疫畜禽数量均占应免数的99.90%以上,圆满完成春防各项要求,目前已经转入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免疫补针阶段。
二是持续强化非洲猪瘟防控。春防期间,严格落实养殖场户“一对一”监管措施,动物防疫员进村入场进行疫情排查和宣传引导,督促指导养殖场户建立健全门禁和定期消毒制度,落实入栏生猪隔离观察和检疫证查验措施。加强了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协作配合,不断强化餐厨剩余物全链条封闭监管,通过向餐饮企业和养殖场户下发告知书、签订承诺书等方式,有效阻止了餐厨剩余物喂猪行为。同时,利用微信、电话等通讯手段,开通了非洲猪瘟假疫苗等违法行为举报平台,建立了疫苗出库、使用全程监管机制,组织人员对兽药店、养殖场户进行宣传告知和全面检查,严厉打击各类制造、贩卖、收售非洲猪瘟假疫苗的行为,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严厉打击非洲猪瘟假疫苗明白纸》5000张,累计排查养殖场户7.5万个次,排查生猪屠宰场48个次,排查生猪514万头次,排查屠宰猪2.3万头,未发现不明原因死亡或可疑病例。
三是积极推进免疫试点工作。按照省上“先打后补”免疫试点要求,我市组织技术人员对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进行全面摸底研究,经严格筛选,“先打后补”免疫试点确定在秦州区甘肃美神育种、天水君高复本农业有限公司,麦积区远华畜牧、天水君太华远有限责任公司四个规模养猪场开展,生猪存栏数均符合开展“先打后补”条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备案登记后实施自主免疫。截止目前,免疫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未发现免疫生猪出现过敏、死亡现象。

四是扎实做好重点区域消毒灭源。春防期间,由市、县、乡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成立的消毒灭源专项小组,深入养殖场户、屠宰场、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等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大清洗、大消毒”集中活动。同时,派出专家组从消毒药物的选择、消毒药品浓度配置和消毒方法等方面对基层防疫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各县区结合本辖区内养殖畜种、养殖规模等特点,制定适合的消毒灭源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包村、包场、包点人员,细化消毒任务,落实消毒责任和措施。截止目前,全市投入强力消毒灵、聚维酮碘、戊二醛、枸橼酸粉、新洁尔灭等消毒药品23吨,对重点场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消杀,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五是全力做好防疫物资保障。春防前,市、县、乡各级动物防疫人员认真盘点了医用口罩、防护服、橡胶手套等现存防疫物资数量,及时补齐备足了各种防护用品和消毒药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安排专人成立了工作小组,提前检修调试冷库,确保安全运行。各类疫菌苗经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后,进行入库登记,并严格按照疫苗储存条件进行管理保存。市、县、乡各级疫控系统开展了疫苗出入库管理培训,对各类疫苗建立了详细台账,确保疫苗全程可追溯。今年春防期间,全市累计发放猪瘟等各类疫苗1293万毫升(头份),累计发放各类消毒药品23吨。
六是全面开展防疫技术培训。我市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两个平台,采取线上培训和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技术专家就人员防护、免疫注射、消毒灭源等关键技术,对全市各级动物防疫员进行全方位培训与指导。利用微信视频等线上交流的方式与各类养殖场户建立了高效沟通机制,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场,为养殖场户提供了上门技术指导,全面提高了免疫技术人员水平,确保春防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春防期间,累计培训各级动物防疫人员5860人次。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