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至24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湖北、四川、青海、宁夏、甘肃5省(自治区)植保站(农技推广总站)的12名专家,深入我市清水、秦州、甘谷等县区,实地调研了我市小麦条锈病冬前发生情况,分析研讨了2017年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市农业局副局长史延春及植保站相关人员陪同调研。
专家组一行先后深入清水县贾川、金集,秦州区平南、齐寿,甘谷县八里湾、金山等乡镇小麦条锈病秋苗期常年早发、重发区,对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大面积选点调查。

据调查,目前全市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约78.5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21万亩),平均病田率41.2%,发病田病点率17.8%(较去年同期增长4.7个百分点),平均普遍率0.12%(较去年同期增长0.03个百分点),严重度5-20-60%,大部分发生区域以单片病叶和发病中心为主。其发生特点:一是发病范围广,发生程度接近去年。今年秋苗期我市条锈病显病时间约出现在10月22—26日前后,较正常年份推迟5—8天。发生范围广,全市小麦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浅山、半山以发病中心为主、高山区零星发生,渭河以南主要发生区域在海拔1550—1800米范围内,渭河以北主要发生区域在海拔1450—1900米范围内。分布在秦州区的平南、皂郊、娘娘坝、齐寿、天水、汪川;麦积区的新阳、渭南、石佛、甘泉、中滩、花牛;甘谷县的白家湾、武家河、新兴、八里湾、金山、西坪、谢家湾;秦安县的王尹、兴丰、云山、千户、刘坪、中山;清水县的金集、土门、永清、草川、丰望;武山县的四门、洛门、杨河、滩歌、榆盘;张川县的梁山、马关、大阳、木河、恭门等乡镇。调查中发现,只有部分区域早播麦田发病较重,如甘谷县金山、八里湾等乡,清水县金集乡个别田块普遍发生,并且形成大量的发病中心和发病带。但大部分发病区域仍以单片病叶和发病中心为主,发生程度接近去年、前年同期。二是小麦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发病较重,而分散种植区域发病较轻。小麦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如甘谷县金山、八里湾、谢家湾、西坪等乡镇病田率高达70%以上。三是侵染扩散速度较快。当前我市气温较正常年份同期偏高,土壤墒情好,空气湿度大,结露时间长,发病叶片孢子堆鲜黄,扩散速度较快。

专家组实地调研后对我市在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天水市全面落实冬小麦“一喷三防”、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国家财政补助项目,在条锈病核心越夏区进行退麦改种,实施结构调整,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狠抓秋播药剂拌种,推广冬前喷药防治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秋苗期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危害,减轻了发生程度,降低了越冬菌源量,不仅对甘肃,而且对全国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家组结合我市小麦主栽品种抗锈性、未来气象资料、当前病害发生情况等综合因素分析认为,明年我市小麦条锈病将中度发生,渭河以南部分区域及高山晚熟麦区中度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10万亩左右,流行期将出现在5月中、下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