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支撑提升平安天水建设水平

近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在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按照“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典型引路、项目支撑、体制保障、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66158”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计划,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综治(平安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特别是在综治信息化建设中, 为积极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新形势,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着力提升信息化支撑下的平安天水建设。2012年,我市将综治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服务民生、保障民安为宗旨,以提高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积极学习借鉴全国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在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全面开展综治信息化建设试点,初步形成适应城、乡两种模式的三类综治信息平台建设体系,为全市综治信息化全面推开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试点经验的总体完善提升,从2014年开始,全市各级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综治信息化“两大平台”建设工程,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平安与便民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其中,综治信息平台横向整合了9个综治专项工作小组的基础数据,纵向贯通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面实现了综治委成员单位各类基础数据全面录入、分级管理,并通过对基础数据库进行大数据综合分析,在社会治安、矛盾纠纷、事件处理等方面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分析研判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平安与便民服务平台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包括1个市级平台、7个县(区)级平台、123个乡镇(街道)平台,实现了多向交流、接访调解、远程培训、随机调研、应急指挥、便民服务、宣传教育、治安防控八大功能。2015年,全省综治信息平台现场会、全省信息平台技术骨干培训班先后在我市举办,标志着综治信息平台建设“天水模式”初步形成,并为全省综治信息“两大平台”建设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截止目前,全市1个市级平台、7个县(区)级平台、123个乡镇(街道)平台全面建成,选配综治信息员3887名,配发综治E通手持终端3691部;开通综治网络有线账号3886个,无线账号3691个;全面完成106个社区、2461个行政村、3556个网格地图数据和近40万房屋数据地图绘制,在册实有人口数录入率达到94.8%,实现了各类重点人群的在线实时管理;基层网格、村(社区)采集上报各类事件信息办结率达85.3%以上,基本实现了所有服务管理事项入网、所有服务管理人员进格,切实强化了对责任单位的考核力度,有效提升了各乡镇、各成员单位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了综治信息平台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