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政府349.3万元奖励扶持小微企业
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为进一步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在全市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对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等65户小微企业、天水麦积区康盛源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4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扶持,奖励资金达349.3万元。
这次奖励扶持是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企业自愿申报、县区政府初审推荐、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复审、专家组评审、社会公示监督等程序,对发展成绩突出的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进行的表彰奖励。
2015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落实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为重要抓手,创新扶持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推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是非公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面落实“梯级培育、转型升级”政策措施,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大中型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有效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市场主体达10.79万户,其中非公企业达1.2万户,同比增长29%,注册资本37.3亿元,同比增长28%;非公经济共吸纳从业人员45.2万人,占城镇就业总数的78.65%;完成“个转企”626户,新增“四上”非公企业74户。全市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277.8亿元,增长20.6%,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9.6%,非公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二是对非公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作用,通过财政预算安排资金、落实专项资金等渠道,切实加大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对65户小微企业、4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兑现了银行贷款贴息、税收奖励和财政奖补等扶持政策,同时有效整合现代农业、工业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产业等各类资金,统筹用于各领域非公经济发展。去年,全市统筹安排用于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达2.76亿元,其中市级1.01亿元,各县区1.75亿元。三是非公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加大非公企业商标培育力度,建立了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培育发展数据库,非公企业商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有效推进了非公经济提质升级。甘谷“大漠行”麻鞋成功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武山蒜苗”争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华天电子在美国提交了商标注册申请,国际注册商标取得新突破,总数达到3件。2015年,全市非公企业新申请商标369件,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2204件,提前一年完成了商标战略“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四是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非公企业创业成本不断降低,非公经济活力得到有效激发。2015年,全市新增非公企业2851户、注册资金110.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8%。全面清理行政许可及行政备案管理事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及备案事项6项,市场准入、投诉处置等办理时效进一步加快,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