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的“花牛”是如何“牛”起来的?

“花牛”是农民增收的好项目。在甘肃天水,这种叫做“花牛”的苹果名气越来越大。(《新华社》2015年11月2日星期一)
天水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这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无疑不是一件好事情。不过,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它的土壤、温度、日照、降雨量等指标又非常适合水果的生产,特别是苹果、樱桃、蜜桃等。比如这里叫做“花牛”的苹果吧,色泽浓红、五棱突出、单果重近半斤,非常受消费者喜爱。
要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最怕的是的找不到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天水既然有发展水果的优势资源,那么,通过精心开发,变资源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不就大有希望了?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天水市将果品生产与精准扶贫结合,提出“果业当家、花牛当家”的产业发展思路,并通过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科技提质、规范化经营等途径发展苹果产业。在这个过程中,还特别注重打造品牌:注册“花牛”苹果、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统一包装和标识,枝头的“小苹果”变成了“商品果”。还通过邀请天水籍名人代言、在北上广等城市设立30多个直销窗口、设置机场及高速路广告牌等,让天水“花牛”苹果的知名度得到极大的提升。再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走向世界:“花牛”苹果已出口到东南亚、南亚、中东一些国家,2014年龙头企业直接出口创汇2138万美元。今年8月,天水的果品企业又与一些阿拉伯国家签订了“花牛”苹果订购意向协议,这为开拓西亚国家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天水“花牛”苹果已从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152万亩,优质商品果率达到80%左右。水果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已经超过35%,成为农民脱贫致富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天水“花牛”之“牛气”由此可见一斑。
“花牛”苹果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在天水种植,但是面积极其有限,影响也就微不足道,对于农民收入的贡献自然也就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到了当地政府有意识地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优势资源来开发利用,并且千方百计进行全方位的打造时,它才迅速发展起来,名声响起来,影响大起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快速增加起来,它自己也才开始“牛”起来。而天水“花牛”一步步“牛”起来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不用说,假如整个过程没有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积极作为,天水“花牛”是不可能如此“牛”的。政府应该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天水“花牛”的成长故事值得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