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走访 情暖万家
——天水市政法系统开展“百日大走访”活动纪实
甘肃日报记者 牛彦君

(天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卫东深入秦州区玉泉镇七里墩村带头开展“百日大走访”活动。 )

(天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卫东深入秦州区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区,带头开展全市政法干警的“百日大走访”活动。)

(甘谷县法院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法律知识,化解群众矛盾。通讯员 张天祥 )

(天水市政法干警深入农户,征求群众意见。 通讯员 马 玮 )
天水市政法系统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做了一些有益探索,让群众感受到了干群间的距离在拉近、更近、越来越近。
这些探索,称之为“百日大走访”,意在“了解民情、服务民生、保障民安、锻造队伍、弘扬法治、创造环境”,并以此为载体,用实际行动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推进政法工作在维护全市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中开拓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百日大走访”活动,注重面广,关注小事,让群众多年积累的小纠纷、小矛盾化解于无形,基层群众的心更亮堂了,笑容更灿烂了。
“百日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共有3200多名政法干警参与走访活动,共走访群众1.3万余户、重点管理对象4000余户、企事业单位200多家,征求意见建议4800余条,召开恳谈会230余场,解决小问题、排查化解小矛盾3000多件(次)。
一
今年4月中旬,在全市政法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天水市委政法委决定在全市政法系统组织开展政法干警“百日大走访”活动。
通过“百日大走访”活动,组织全市政法干警及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解答群众困惑,解决群众困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真正达到政法干警接地气、受教育、转作风、办实事、提能力的目的。
参加活动的人员,除了全市政法干警外,还包括全市基层专职综治员、专职保安员、治保员、人民调解员、流动人口协管员、维稳防邪信息员、义务巡逻员、老干部老党员“八大员”。
活动要求,要制作一张走访联系卡,联系卡上印有政法干部的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办公电话号码和承诺事项,走访时发放给走访对象;发放一张征求意见表,了解群众对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的满意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建立台账;召开一场恳谈会,采取召开警民恳谈会、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地与群众沟通交流。
活动要实现“四个到”:对象见面要到人,走访了解群众思想动态、生活现状和工作情况,记好民情日记;教育疏导要到家,要加强法制、政策、形势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及时解疑答惑,疏导情绪;解决困难要到位,重点协助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帮扶联系要到底,实现长期结对,面对面、点对点地开展工作。
走访对象突出“五重点”:重点管理人员重点访;案件当事人重点访;困难户重点访;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户重点访;村干部、社区(村)老党员、老干部重点访。
“百日大走访”活动还突出一个“小”字:真心倾听“小诉求”,用心办理“小案件”,热心调处“小矛盾”,细心整改“小隐患”,实心解决“小麻烦”,诚心听取“小意见”。
活动通知下发后,全市各级政法机关迅速行动起来。4月28日至5月13日,天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卫东连续3次深入基层一线,到9户特殊人群家庭和1户吸毒人员安置企业实地走访。各级政法机关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走访,市法院院长马忠福、市检察院代检察长张喜、市公安局长黄金奎、市司法局局长巩玉保结合工作业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法律宣传,为活动的深入开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在活动中,甘谷县人民法院信访室主任雒建政、执行局法官杨正红和法警王玮巧用历史典故“三尺巷”的故事,成功化解了一起长达8年之久的相邻排水纠纷。
原来,家住甘谷县磐安镇北坡寺村的村民李双柱和李银娃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两家共用一条巷道,双方因巷道排水问题长期关系不和。今年6月初,在北坡寺村开展大走访的甘谷法院法官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方联系走访,给两户农户讲政策、讲法律。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李双柱同意将自己门前巷道路面下降30厘米。至此,双方长达8年的排水纠纷最终得以顺利解决。
“一年600多件案件中,开庭的很少,大量的案件都要走出去,在矛盾发生地就地解决。”磐安法庭庭长史阿红告诉记者,这种把法庭设在田间地头、村院炕头的比例要占到80%以上。
“减少了群众的奔波,也就拉近了干群关系。”秦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新存告诉记者,该院还接受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在马某诉某县政府的案件中,马某因年老体弱,路途遥远,通过该院公布的集中管辖案件预约立案上门服务电话,不出家门就立案了。当看到法院来人时,马某的儿子惊讶了半晌才说:“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的电话,没想到当天就来人了,还带来了律师。”
也是一次上门走访,了却了磐安镇三十铺村民康玉虎几年的“心病”。他40多岁才娶妻,由于女方没有户口本,所以两人也没有结婚证,可眼看着孩子到了入学年龄,还上不了户口,他心急如焚。磐安镇派出所所长杨振宇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困难后,及时协调最终帮他们的孩子上了户口。康玉虎感动地说:“人家没抽咱一根烟,就给咱把事办了,真是太感激了。”
“只有真正走进群众中,才能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麦积区马跑泉派出所所长杨作峰给记者讲述了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所辖胡王村,两年前发生了一起外甥打舅舅的事,已经处理完毕,但其舅妈为此事成了上访户。杨作峰多次上门协调,苦口婆心地讲理说情,终于感动说服了她。她告诉记者:“自己家里的事没处理好,让民警们跑前跑后,真是过意不去。”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的大多是这样的“小事”。说其小,是因为与经常破获大案要案的政法干警来说,这些算不了什么;说其不小,是因为这些事放在具体某个群众家里,可都是大事。
小事不小,是“百日大走访”活动中,每个政法干警的共识。
三
要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与群众打成一片、抱成一团,只要让群众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人民群众才会真诚地对待你、支持你。
可以说,在“百日大走访”中,广大政法干警的宗旨意识普遍得到增强;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事基本得到解决;一系列有助于做好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百日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天水市各政法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纷纷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在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了便民服务水平。清水县公安局民警建立了偏远村组居民身份证统一办理发放制度,通过走访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主动上门为群众办理发放居民身份证。
为了着力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武山县扎实推进法律援助工作,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对涉及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法律援助申请简化审批程序,有力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针对基层存在的社会治安力量薄弱问题,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各村积极支持配合,通过实施举报奖励制和夜间巡逻制,对聚赌、持械斗殴、抢劫抢夺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有力维护了村组和重点地段的正常秩序。
全市政法系统通过走访,收集到一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总结了一批有助做好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
一是充实完善了“一线群众工作法”,不断提升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武山县坚持“四记”工作法,记载民情民意、民心民诉、工作感想、反馈意见,做到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答复。张家川县贯彻“四定三落实”措施,定走访计划、内容、标准、时间,落实走访对象、措施、效果,采取连心、交心、用心“三心”工作法,与群众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天水市人民检察院坚持带案下访,带问题走访,用“听、解、换、化、跟”的“五步法”解决问题。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诉求,拉近距离,达到心灵沟通,取得当事人的信任;认真释法说理,使上访群众打开“心结”;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充分理解上访群众的难处与苦衷;抓住问题的重点和本质,力争化解在萌芽阶段;跟踪调查,化解矛盾,通过调查回访,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是建立完善了工作制度,确保活动效果的巩固和延伸。秦州区人民法院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对涉诉涉法信访当事人回访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对久执未结案件当事人大走访活动的通知》和《对缓刑人员进行回访的实施方案》,通过带着案件与问题走访,及时研究解决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办理了一批疑难案件。张家川县总结走访基层群众、干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了《全县政法部门干警学习制度》《县委政法委督查工作制度》和《张家川县政法干警包案制度》,为加强日常学习管理,促进工作落实,增强政法干警服务群众的长期性、时效性提供了制度保障。
赵卫东告诉记者,“百日大走访”活动用实际行动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进一步夯实了政法工作在维护全市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方面的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