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的事用心办实办好
——天水市民政局重视群众意见落实基层单位整改工作见闻

清明时节,祭祀活动增多,正是民政部门殡葬单位最繁忙的时候,按照传统方式,群众祭祀离不开焚烧冥纸、香火,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影响环境,更是加大了火灾隐患。今年情况如何呢?日前,记者在市殡仪馆看到,前来祭祀的群众络绎不绝,秩序井然,没有人燃放烟花爆竹,更多的是用献花祭祀,现场氛围文明肃穆。

“我们不断加大文明祭扫的宣传力度,在墓区制作了倡导低碳文明祭祀、献花祭祀、禁燃烟花爆竹的宣传牌,清明期间在公墓门口免费发放鲜花等祭祀用品。”市民政局殡葬管理所所长马力告诉记者,今年,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管理所增加了便民服务点,为祭祀群众提供茶水、脸盆、鞋刷和水桶等清洁用品,在墓区安装了便民座椅,方便祭祀群众使用,还扩大了殡葬惠民范围,减免困难家庭殡葬费用,对低保户、伤残军人、困难家庭、因病致贫的困难企业职工和居民实行部分费用减免,组织职工加班加点,满足立碑安葬群众的需求,尽最大努力便民、惠民。

市殡仪馆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群众关系最密切。在提高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的基础上,市殡仪馆针对群众反映的殡葬费用过高的问题,主动与殡葬用品厂家联系,定制各类价格较低、不同样式规格的殡葬用品,降低丧葬家属的负担;落实丧葬项目、收费标准、工作岗位职责公开制度,实行24小时服务承诺,公示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开展免费提供祭奠服务等惠民项目中,在原有4类人员的基础上,把城乡低保户也纳入部分优惠项目享受范围,得到群众普遍好评。
“服务群众要充满爱心,和服务对象贴心,具体工作尽心,发自感情的真心。”市殡仪馆馆长杨林深有感触地说,只有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用心服务、用情服务,才能让群众切身体会到社会温暖,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福利院是市民政局的另一窗口单位,针对服务对象家属提出的环境卫生脏、乱、差,卫生死角清理不及时,部分服务对象房间存在异味等问题,及时整改并完善制度,定期组织党员职工彻底清扫,效果明显。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刻感受到市民政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学习教育、查摆问题同步推进、边学边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即知即改、已知促改,效果让人看得清,感受得到。目前征求意见建议80多条,初步归纳梳理了15个突出问题,主要是调查研究不深入,机关工作人员对基层单位了解不多,基层工作力量薄弱,节日祭扫安全隐患等,针对这些问题,市民政局党委领导带头调研,落实整改措施,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开展角色体验活动,要求每一名到基层工作的同志和群众打成一片,当好孤老人员、孤残儿童的护理员,复退军人、精神病疗养人员的贴心人,殡仪工作的服务员,彩票销售的管理员,用心感受一线工作人员的艰辛,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保持与群众的血肉关系。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教育实践,突出了整改实效,锻炼了党性,提高了民政工作为人民服务服务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