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9日,天津援建甘肃天水“扶贫开发教育移民工程”校校合作签字仪式在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举行。天津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文江、天水市扶贫办主任谈启明出席了仪式,天津职业大学合作教育办公室主任王昆、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院长王晋在合作协议上签字。协议约定,天水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农村初高中贫困毕业生,由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输送去天津职业大学培训后,安置到天津滨海新区等大中型企业就业。这是天津市对口支援甘肃省,进一步落实两地政府“新阶段东西扶贫协作和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举措,是对甘肃省、我市扶贫工作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援。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将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加强与天津职业大学的校校联合,把这件有利于我省贫困地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公益事业办好,努力做大做强。

(天津职业大学合作教育办公室主任王昆,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院长王晋分别代表双方签字。)
近年来,中国通过“战略极点”牵引,发展浪潮由珠三角、长三角向环渤海渐次涌动, 2005年,继深圳、浦东之后,天津被赋予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国家使命”--带动环渤海乃至我国北方经济快速发展。 8年栉风沐雨,8年砥砺奋进。滨海新区开发势如破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超过20%,生产总值达到7205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半天津。
为给天津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天津市继今年出台外省籍在津大专院校毕业生在津就业可入户天津的政策后,近日又出台了《天津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明年起外地人可“积分落户” ,鼓励年轻、有文化、高技能和有贡献人才在津创业、就业、落户。居住证持有人将享受住房、教育、社保、卫生公共服务。

(天津职业大学合作教育办公室主任王昆,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院长王晋分别代表双方签字。)
去年8月,天津市政府和甘肃省政府签署《新阶段东西扶贫协作和深化合作框架协议》(2012-2020年),根据协议,天津市将进一步加大对甘肃的对口帮扶资金力度,同时与甘肃省积极开展产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人才培训、劳务输转等方面的合作。之后,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和天津职业大学积极响应天津市和甘肃省《框架协议》精神,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多次联系,协商双方合作事宜,最终达成合作协议并签字,开始实施。

(图为天津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文江)
天津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文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量技能型劳动大军,2013年仅技能人才需求缺口近10万人,2015年将达到20万人。天津职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天津市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将和天水市扶贫办、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等加强联系,采取“以输出带培训,以培训提技能,以技能助就业,以就业促助学历,以学历强素质”的模式,实现天水的农村初高中贫困毕业生在天津稳定就业,甚至成为天津市新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