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至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牟新生带领的调研组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张忠敬的陪同下,来我市就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一行10日下午在天水宾馆召开座谈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郭奇若就我市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运行情况做了汇报。座谈会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柴金详主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永出席座谈会。
“十一五”以来,在国家和省上的支持下,通过市与县区的共同努力,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基本建立,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增加了县区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控制和降低了基本债务风险,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促进了县区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郭奇若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运行良好,县区大口径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6.1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8.74亿元,增长364.3%;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2.9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2.23亿元,增长318.84%,年均递增26.96%。通过6年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和增加收入等措施,基本达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目标。

郭奇若在座谈会上做表态并建议,国家和省上进一步加强县区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制度化建设,适当调增保障标准,合理规划县级事权并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完善保障范围,对中央地方共同事务范围和各自支出的分担比例加以明确,提高上级转移支付的公信度和透明度;建议分类考核体系和奖补标准;减免部分地方政府性债务;建议取消县区项目配套等要求。
调研组对我市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工作给予了初步肯定。调研组指出,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县级财政困难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调研组表示,对我市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将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得到国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