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7日,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和省委党校主办的甘肃省领导干部“富民兴陇”系列讲座第三讲在省委党校举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原副部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龙永图作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国面临的挑战”讲座。市领导李美华、韩一兵、王钧、何道华,市长助理吕淙江,市直机关干部,市委党校教职工和学员共计500多人在天水市委党校分会场收听收看了讲座。

演讲中,龙永图首先对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后,虽然世界经济遭到重创,但全球化大趋势没有变化,中国经济大趋势也不会改变。在谈到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时,龙永图认为,甘肃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应是富民经济。经济转型最核心的问题应是经济增长目标的转变,即怎样从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的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把GDP转成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转成可以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龙永图认为,甘肃经济转型应逐步从更多注重数量转变为更多注重质量,逐步从重税收转变为重就业,逐步以国有大企业为主导的企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大中小微企业一起发展。龙永图认为,在发展中甘肃还应当扬长补短,甘肃的“长”就是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有效扬长,甘肃很有可能形成全国领先的文化产业;而“短”则是恶劣的生态环境,甘肃应加大生态建设。他建议,甘肃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着力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打造诚信守法的社会体系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甘投资。
龙永图“富民兴陇”一席谈
——纵论国内外经济形势 共话富民经济发展
龙永图:生于1943年5月,湖南长沙人,在贵州长大,他是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原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他曾就读于贵阳八中、贵州大学外语系。1965年毕业后到外经贸部工作。1973年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国际经济学专业,2005年获该校荣誉经济学博士。
龙永图经常作为嘉宾应邀出席世界著名研究、学术机构和知名大学组织的研讨会,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伦敦经济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荷兰全球论坛、日本淡岛论坛、太平洋经济论坛,英国皇家学会、美国亚洲协会、美国亚洲基金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等。他曾经主编了《全球化·世贸组织·中国系列丛书》。
看中国:还将高速发展20年
要看清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就要像胡锦涛同志讲的,关心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问题。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问题决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只有把大的趋势问题把握准确了,对日常碰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才会有准确的解读,当国际形势出现变化和波动的时候,才能够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过去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目前国内国外特别是国外有很多的人在质疑,中国在经过了1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还能否保持这样的发展速度?我认为,中国发展有两个基本的内部动力,这两个基本的动力是城镇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程度,城镇化率越高,说明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也越高。全球金融危机后,虽然世界经济遭到了重创,但是全球化大的趋势没有变化。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也不会改变,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之下,中国将继续保持至少20年的高速增长战略机遇期。因此,中国发展的增速不会降下来,未来经济还会继续保持至少在8%左右的增速。
中国现在所处的国际地位在大幅提升,有三个重要转折点:一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中国重新返回国际政治和国际外交的主流;二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球经济的中心地位;三是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时候,那一年将成为中国国际地位上升到新的台阶的重要标志。站在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高度来看这些重大变化,就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样,对西部地区的发展而言,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要从分析形势中得到力量。
谈美国:金融危机未动美国根基
美国毫无疑问还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这次金融危机并未真正伤到美国的元气。 首先,金融危机主要波及的是美国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影响和伤害并没有想象中大。而美国的立国之本是其实体经济,从奥巴马总统推出的经济振兴计划中也可以看出,该计划对金融业的关注度并不高,而对实体经济却要求政府倾力相助。
其次,美国具有很好的创新文化、创业文化,这使得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汇聚到美国。鉴于已经出现的经济危机大都能通过科技创新、生产力进步来化解,所以美国在摆脱危机方面具有不可忽略的优势。
中国外汇储备为何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主要是当前我国缺乏国际一流的金融人才。中国以往一直是外汇短缺国家,但入世后外汇储备突飞猛进,涨了几十倍,能进行国际化金融投资的人才储备跟不上。我们要下决心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现在欧洲很“麻烦”,美国、中国都不可能救欧洲。与二战后实施“马歇尔计划”不同,现在美国的利益关注点已由欧洲转向亚洲,而且美国自身的金融危机“后遗症”还未完全解决,所以再来一次“马歇尔计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再看中国,也不可能救欧洲。中国人均GDP才4000美元,欧洲人均GDP却高达上万美元。穷人怎么能救富人呢?
要解决欧债危机,只能靠欧洲自己救自己。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200多年工业化,欧洲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最近五六十年还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决心,建立了欧盟和欧元区,他们不可能一夜之间毁掉自己几十年区域一体化的成果。分析世界经济形势,就是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到全球范围内去考虑,关键是准确把握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明确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基本定位,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产业升级,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互利共赢的基本战略。
说甘肃:着力发展富民经济
目前对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就是经济转型的问题。经济转型就是把经济发展的好处,怎样最终转移落实到老百姓身上,把GDP转成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转成老百姓可以看得到摸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实现这个目标,转型就成功了。
经济转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经济增长从更多注重数量到更多注重质量的转变;经济结构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制造业、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政府的政策目标以重税收向重就业的方向转变;从以国有大企业为主导的企业发展模式,向多种所有制企业、大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
衡量经济转型是否成功,主要是有两个标准:一是人的生活是不是更加幸福、更加富裕;另一个是社会是否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甘肃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出口可忽略不计,要坚持以投资为主。
要牢牢地掌握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的这个方向,特别是要坚守制造业,坚守实体经济。中国发展制造业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整个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当中的强项,这个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改变。
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做好富民经济。从全国情形来看,甘肃想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东部、沿海城市不太可能,因此甘肃的经济就应该是富民经济,要实实在在地搞富民工程、富民项目、富民经济,培育当地的民营企业、中微小企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要从实际出发,营造好投资环境。对西部地区而言,大规模的实体产业转移是不现实的,所以要从实际出发,营造好投资环境,打造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文化,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服务文化,吸引高端人才、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甘投资。
在发展中,甘肃还应当扬长补短。甘肃的“长”就是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有效扬长,甘肃很有可能会形成全国领先的文化产业。而“短”则是恶劣的生态环境。建议甘肃应加大生态建设,在生态保护上尽最大的努力。
对于文化发展,建议西部地区要推动包括实体文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适应经济转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内容的文化建设,将实体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融汇到其他产业,同时树立适应经济转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打造诚信守法的社会文化,奠定良好的符合市场经济的文化基础。
(甘肃日报记者 朱婕 整理 张子恒 摄影)
“富民”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专访龙永图
甘肃日报记者 谢志娟
龙永图对于甘肃,甘肃对于龙永图,彼此并不陌生。连续3年,龙永图都曾来到兰州,在各种讲坛上纵论世界经济、横观甘肃发展。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可贵建议与珍贵记忆。
7月7日,龙永图再一次来到这里,做客甘肃省领导干部“富民兴陇”系列讲座,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龙永图再一次以其卓越的口才、开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为现场千余名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讲座结束之后,在前往机场的短暂时间里,龙永图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此次来甘肃,龙永图听到甘肃人说的最多的是“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在他看来,这些提法都非常符合甘肃的实际,“发展经济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国情、省情、地情”。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甘肃,无论通过何种方式与途径,都应将“富民”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龙永图认为,“从全国情形来看,甘肃要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东部沿海省区,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甘肃的经济就是搞富民经济,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提高,缩小与东部的差距,这就是甘肃对全国最大的贡献。”龙永图说在解决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城市拥堵等与民生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上,甘肃都可以同东部同步进行,解决得好,就可能超过东部,实现“转型跨越”。
除了甘肃的经济发展,龙永图对甘肃的生态建设也十分关注。
他至今记得第一次来甘肃,从飞机上往下看时,映入眼帘的景象,“大片的土黄色,山连着山,当时我的心里就很沉重。甘肃的生态环境很脆弱,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
“对生态要顺其自然,遵循客观规律。一般来说,人是抗不过老天爷的,就算抗得过,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种代价不值得。”大的生态环境靠人力难以改变,但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可以通过努力营造一些小环境。兰州的兰山上一座生态园给龙永图以深刻印象,园内绿意葱茏,颇有江南韵味,他说:“从点点滴滴做起,逐渐改变人们对甘肃的一些传统看法,逐渐提高甘肃在全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这次来到甘肃,从兰山之顶再一次看到连绵不断、波涛汹涌的山脉时,龙永图的心里有了不同的感受,“就像我在美国看到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非常的雄伟、非常的开阔,给人强大的冲击力,这样的景象别处少有。”如同人有不同的性格,一个国家或地区同样也有其独到之处。“关键要让人感受到不同、并愿意品味这种感受。”龙永图说道。
兰州夏日的凉爽,同样给龙永图以深刻印象,“全国大部分地方一到夏天就持续高温,而兰州和甘肃许多地区都是很好的避暑胜地。这些都是优势,要学会放大,让大家知道,让大家愿意来,来了一次还想来。”
扬长补短,是龙永图在兰期间,屡次提出的一条中肯建议。
扬长,是指扬文化之长;补短,是指补生态之短。多年与经济打交道的龙永图敏锐地看到了甘肃的文化优势,“大有文章可做,甘肃搞文化产业是有优势的。”龙永图对于文化发展有自己的理解,“文化是一种很有穿透力的力量,它融于方方面面。”因此,龙永图认为,提文化产业不如提文化建设更为全面。文化建设的内容除了发展一个个实体文化之外,还要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文化、诚信守法的社会文化、企业主体的市场文化,同时培养全民共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这样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更为全面。
通过各类媒体,人们能够看到龙永图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被誉为中国入世功臣的他,在我国加入世贸已有10年之后,仍没有停下脚步,行程总是很满,人总是在路上。
“我这一生都在搞对外经贸,10年入世谈判,8年博鳌亚洲论坛,长期都在和世界各国打交道。看待事物的角度因此有些不同。”龙永图坦言自己在国内多种场合,讲外国好的地方要多一些,讲人家有什么长处我们应该借鉴。但在国外做报告、开讲座、参加活动时,宣传和推介中国的优势和进步就更多一些。这样做是为了使彼此有一个较为客观的了解,“这有助于双方更顺畅地交流,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好的国际环境。良好的国际环境,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可以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
在叩开世贸之门之后,龙永图至今坚持在做的是为了叩开国人看世界、世界看中国的心灵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