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 兰州晨报联合倡议
捐本字典 为山村孩子送份希望

我们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伸出你的手,捐一本字典,让大山里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凭希望创造未来。为此,兰州晨报开通捐赠热线96555(天水在线联系电话:0938-8218028),希望广大爱心人士一起参与到这个意义深远的活动中来,共同为山村孩子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从小学二年级起,大多数人都会接触到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就去“请教”。在读书生涯中,这块不起眼的“小砖头”传授的知识,不知不觉地让很多人受用终生。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我省农村的一些中小学里,拥有一本字典对很多农村学生来说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大部分学生没有字典,拥有词典的人更是屈指可数。他们有的是兄弟姐妹共用一本破烂不堪的旧版字典;有的是使用纸张粗劣、印刷模糊、错漏百出的盗版字(词)典;更有甚者,有的直到读完小学都没有摸过字典。为此,天水在线和兰州晨报搭起“阳光童年”公益爱心平台,邀请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一批目前公认最规范、最经典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帮助农村学生从小学习正确规范的知识,用知识改变命运,凭希望创造未来。

■ 相关链接
★捐赠对象:
贫困农村的中、小学,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向小学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每人捐赠《新华字典》一本;向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初
中学生和语文老师捐赠《现代汉语词典》一本。
★捐赠方式:
捐赠实物:
《新华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出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出版
记者实地踏访张家川县恭门镇中学 全校1140名学生竟没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校长感叹:山里娃输在起跑线上

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较多

拥有盗版字典的学生也是很少一部分
由于家庭困难,张家川县东部贫困山区的大多数孩子连一本极普通的《新华字典》都没有,能拥有一本字典已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最大愿望。
全班只有一本正版字典
12月14日近中午时分,记者来到张家川县恭门镇中心小学6年级3班时,同学们正围坐在火炉周围认真地做作业。
据该班语文老师麻有成介绍,这个班共有44名学生。当记者询问他们有没有字典时,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没有吭声,当老师让有字典的孩子举起手时,共有7名学生举起了冻得有些发红的小手。记者走到举过手的孩子们身边,发现被他们平日里当作宝贝的字典因查阅次数太多,早已破旧不堪,封面和索引或几近脱落或荡然无存。麻有成老师告诉记者:“由于家庭贫困,这些孩子根本买不起正版字典,有6名学生的字典是花3元钱在镇上买的盗版字典。”即使如此,记者发现,在该班能拥有一本盗版字典也是让其他同学很羡慕的事。
坐在第一排的马金龙,父母双双身体残疾,家境贫寒。“你有字典吗?”“没有!”“遇上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借同学的字典查,有时也问老师。”“想不想自己有本字典?”“想!”
记者发现,这个班44名同学中,只有杨欢有一本价值9.8元的正版《新华字典》。因识字多,他几乎成了班上同学追捧的对象。“你的字典给同学们借吗?”记者笑着问杨欢。他一脸稚气地回答说:“有时借有时不借,它是我的宝贝,我怕用的人一多给弄坏了。”
千余学生竟无一本词典
与中心小学一墙之隔的镇中学全校共有1140名学生。
黄玉堂老师代九年级(1)班和(2)班的语文。在他的办公室,记者随手翻起办公桌上学生的作文本,仔细阅读了几篇,有些文字很流畅,然而错别字也很刺目。“检查”写成“检察”,“含辛茹苦”写成“含菁茹苦”。黄老师说:“学生识字量的多少,与平时的积累密不可分,除课堂上的讲解之外,字典或词典是学生的无名老师,但由于经济原因,学生拥有的工具书少之又少。”
据他介绍,他所带的两个班共110名学生,少数同学有字典,但没有一名同学有词典。
该校校长窦景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家川是国家级贫困县,东部山区又是贫困县里的贫困地区,当地村民除年轻力壮者外出打工外,其他均以务农为生,生活条件落后艰苦,除经济原因外,部分家长思想观念落后,对孩子教育投入意识淡薄,也是导致山区孩子知识面狭窄,眼界不开阔的原因之一。据统计,不论盗版、正版,该校1140名学生中,拥有字典的学生只有一百多人,没有一人拥有《现代汉语词典》。而九年级(5)班的56名同学中,竟连一本字典都没有。“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和城市孩子相比,输在了起跑线上。”(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兰芳)
天水在线联系电话:0938-821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