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2010年春季抗旱及春耕备耕工作
新闻发布会记者现场问答
(二0一0年三月五日)

(3月5日上午,天水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天水市2010年春季抗旱及春耕备耕工作新闻发布会)

天水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刘越高主持新闻发布会

(天水电视台记者提问)
1、天水电视台记者问:最近及较长时间天水市气候形势如何? 气象部门在抗旱及春耕备耕工作上有何具体措施?

市气象局副局长朱拥军答:根据最新资料综合分析,最近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气候情况是,3月平均气温偏高,甘谷县、秦安县、秦州区、麦积区为7.0-7.6℃,其余地方为4.5-6.5℃;降水量正常略少,为14-18毫米。4-5月有春旱发生。主要降水过程为6日小雪,8日有一次吹风降温过程,17日小雨,25-26日小雨。其余时段天气以晴为主,温度偏高。
气象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开展抗旱及春耕备耕气象服务工作。一是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抓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减轻干旱影响。二是加密农田土壤墒情观测和分析,及时向政府提供农田土壤状况分析报告。三是及时主动地为党政领导及各有关部门提供天气趋势预报、天气专题分析、旱情、雨情等抗旱决策服务。四是通过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抗旱春耕备耕的气象服务信息。

(天水日报记者提问)
2、天水日报记者问:市委农工部将如何围绕抗旱及春耕备耕开展“四帮四抓”工作?

市委农工部副部长庞明全答:当前,全市春耕生产已经全面展开,农业和农村工作已经到了最繁忙、最紧张的关键时刻。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帮助乡镇和农民群众搞好春季农业生产和农村重点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市直农口部门和县区相关单位抽调一批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下派到基层,开展以“四帮四抓”为主要内容的抗旱促春耕活动。市委、市政府对这次帮抓活动高度重视,两办以一号文件下发了帮抓通知,张景辉书记、李文卿市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把四帮四抓活动作为保春耕、保民生、保稳定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任务来抓,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三月三号,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下基层开展四帮四抓活动动员会,彭鸿嘉副市长主持,张应华副书记做了动员讲话,安排部署了四帮四抓活动,为我们切实搞好这次帮抓活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各工作队已经启程,下到基层一线,围绕春耕生产工作任务,组织开展定点到村到户的帮抓活动。

这次下基层帮抓活动,由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市委农工部牵头。在组织领导上。为确保“帮、抓”活动的顺利开展,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直农口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帮、抓”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部,具体负责这次下基层的组织协调工作。各县区、各农口单位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确保了活动的组织领导;在活动内容上,主要是围绕各部门今年的业务工作及群众的需要,扎实开展“四帮四抓”活动,即帮群众抓春耕生产、帮群众抓果园建设、帮基层抓劳务输转、帮基层抓科技推广,确保春耕生产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时间安排上,活动从3月5日开始,到4月底结束,原则上要求一个多月时间,但各工作队可以根据各自的工作进展情况,适当延长活动时限,确保完成具体的帮抓任务;在人员配备上,这次活动从市、县、乡共抽调8500多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市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扶贫、供销等六个农口部门和气象局、劳务办等单位抽调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368名。成立了七个帮抓工作队,由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统一下派到县区,与县区抽调人员结合分组,分配到乡镇,围绕各自业务工作和帮抓任务,组织开展定点到村到户的帮抓活动。在组织形式上,这次帮抓活动,有的单位抽调的人员多,有的单位抽调的少。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抽调人员较多的单位,分别成立7个专业工作组,分赴各县区,与县区抽调的人员一起再分组,下到各乡镇和产业基地开展帮抓活动;对于供销社、扶贫办、劳务办、气象局等抽调人员较少的单位,可成立几个工作组,到各县区的重点乡镇、产业基地、项目基地开展帮抓活动。
现在,正值春耕生产的大好时机,组织开展好这次“帮、抓”活动,就是要结合春季农业生产和当前农村重点工作,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春耕生产的积极性,把政策变成促进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实际行动。就是要充分发挥农口干部了解政策、熟悉业务、掌握技术的优势,协调解决农民群众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扎实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确保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甘肃电视台记者提问)
3、甘肃电视台记者问:围绕抗旱和春耕生产,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今后还将继续开展哪些工作?

市农业局刘来生局长答:围绕抗旱和春耕生产,我们市农业局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抓粮食全膜覆盖和顶凌覆膜。今年,省上下达我市全膜双垄沟播任务112万亩,其中秋覆膜任务35万亩。任务下达后,市县各级分别成立了行政和技术双轨承包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积极筹措物资,落实面积,为项目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根据近期旱情持续加重、土壤失墒加速的实际和市上对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项目全部实现顶凌覆膜的要求,各县区不断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抓好当前顶凌覆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措施,扎实工作,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完成秋覆膜和顶凌覆膜20.932万亩,占任务的18.69%,其中顶凌覆膜8.05万亩,占任务的8.12%。特别是3月2日夜间到3月3日凌晨,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时机,组织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全市普降中到大雪,降水量达4.2-8.0㎜,有效缓解了旱情,为全面完成顶凌覆膜任务创造了较好条件。二是抓春季田间管理。面对当前抗旱工作形势,市县各级牢固树立“防大旱、抗大灾”的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重点,狠抓各项抗旱减灾措施的落实。首先,春节长假期间,我局组织安排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情和旱情情况。县区也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查苗情、查墒情活动,制定有针对性的制订了抗旱方案,狠抓打耱镇压、增施肥料,冬灌保墒、灭鼠、中耕除草等生产措施的落实;其次,各县区按照“预防为主,早防早治”的防治策略,密切监测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发动群众群防群治,抓了小麦病虫防控。全市先后打耱镇压麦田51.6万亩,追施化肥45.5万亩,完成冬灌22.6万亩,中耕除草73万亩,防治病虫害65.4万亩。通过各种生产措施的落实,努力促进苗情转化,提高了作物抗灾能力。三是技术培训。面对旱情持续发展的不利局面,我局及早安排部署,开展以技术培训为主的各项春耕备耕准备工作,把玉米双垄沟播技术培训作为春耕生产的关键性环节来抓。督促县区农业和农技部门抓好技术培训。清水、甘谷等县区春节上班后即开展了玉米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培训,下派350多名技术干部下乡指导春耕生产。为了贯彻市委、市政府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四抓四帮”活动的要求,我局于今日抽调2名县级干部、32名科级干部、96名技术人员分赴各县区开展以春耕备耕和配方施肥为主要内容的帮抓活动。四抓农资打假。按照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是春耕备耕的现实需要,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了以种子、农药、肥料、农机为重点的农资打假活动,严厉打击和查处了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包装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严格品种审定,规范品种命名,有效解决了品种多、乱、杂等问题。坚决查处生产经营违法添加高毒农药等未登记成分、有效成分不足和无证生产、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和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了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监管,完善了配方肥质量追溯制度。以财政资金补贴购置的农机具为监管重点,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和质量调查工作,联合相关部门着力清查了农机及零配件“三无产品”,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机、零配件以及盗用冒用转让农机推广鉴定证书、证章等违法行为,加大农机质量监督力度。确保了春耕备耕的农资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面做好抢墒顶凌覆膜工作,确保在下种之前全面完成覆膜任务。同时,根据气象条件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各种抗旱防旱技术的培训推广力度,加大各种抗旱防旱物资和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打一个好的基础。

(天水晚报记者提问)
4、天水晚报记者问:当前持续发展旱情对人畜饮水和春耕生产造成哪些困难?下一步还要做哪些工作?

市水利局局长薄海明答:一、当前旱情。去冬今春以来,全市降雨偏少,气温偏高,旱情普遍显现。虽然3月2日夜间至3月3日凌晨通过人工增雪有一次降水过程,但由于去冬今春没有下一场透雪,墒情普遍很差,旱象仍在进一步加剧。据昨天抗旱防汛办从五县两区统计的数据看,全市农田受旱面积达130万亩,因旱有6.9万人、1.1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当前旱情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干旱范围大,灾害影响较深。由于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全市山川普遍受旱,尤其是海拔1700米以下的浅山易旱区表现为重旱。甘谷、武山、秦安、麦积渭北地区旱情尤为严重,渭北山区重于渭南山区,浅山区重于高山区。全市7个县区113个乡镇中71个乡镇出现旱情。据气象部门预测,旱象呈进一步扩大态势,春旱已对冬小麦、冬油菜的长势及春播影响较大。二是降水总体偏少、气温偏高 。自去年12月份以来,将近80多天未发生有效降水。去年的降水本身比历年偏少,秦安县去年降水量仅为285.8毫米,今年1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少8-10成,全市普遍偏少4成到1倍。特别是今春气温偏高,进入2月上旬气温比历年同期偏高3.0~4.1℃。少雨高温导致土壤失墒严重,全市土壤墒情普遍比入冬前下降2-3%。三是河道来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根据对水情的观察,境内河流来水较历年同期偏少8-9成。其中,渭河干流、葫芦河偏枯7-9成。一些小泉、小溪干枯,河谷川道地下水位普遍下降2-3米。四是灾情程度较深,经济损失较大。一是干旱导致部分山区群众饮水发生困难,由过去的靠饮山泉、小溪及窖水,转变为吃水靠拉水买水。目前全市有6.9万人、1.1万头牲畜发生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甘谷县大石乡、安远乡,武山县高楼、麦积区五龙、秦安县北部地区等乡镇群众饮水比较困难,每方水拉运费高达50多元。二是水库、塘坝、水窖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全市12座小型水库,有9座干涸;塘坝338座,干涸212座。蓄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少5~6成。据调查,全市目前人饮水窖蓄水情况,满窖1.42万眼(7%),2/3窖3.5万眼(20%),1/3窖7.5万眼(42%),存水1/3窖以下5.6万眼(31%)。三是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130万亩,其中轻旱103.4万亩,重旱20.5万亩,干枯6.1万亩,春播地块缺墒面积139.8万亩。四是灌溉工程引水不足。由于河流来水不足,约有85%从河道直接引水的灌溉渠道及中、小型提灌工程引水严重不足。全市有433眼机电井出水不足。渭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没有一座控制性调蓄工程,水源受季节性影响大,灌溉效益难以充分发挥。二、抗旱生产所做的主要工作面对严峻的春旱形势,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抗旱减灾保粮保稳定这个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全力以赴开展抗旱生产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抗旱责任,保证了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有关部门,深入抗旱一线,亲自查灾情、解旱困、保民生、促春耕,极大地鼓舞了全市打好抗旱保春播硬仗的必胜信念。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水源,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今春以来,全市共检修了提灌9处13级,机电井28眼,小喷灌机166台,水泵106台、机电设备27台;检修管道560米,已完成春灌面积4.1万亩。同时各县区因地制宜,不等不靠,全力修建小水工程,增加抗旱浇灌面积,全市共投入水利维修资金150多万元,修复小水工程19处。三是多方筹集资金,全力保障人畜饮水。保人畜饮水,不让一个村,一户人家吃水发生困难,这是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硬任务,各县区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确保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对缺水的村组、农户进行全面普查,组织发动社会各界为严重缺水地区群众运水送水;多方筹集了240多万元投入抗旱生产和拉水补助,临时解决了9000多人、7700多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四是充分发挥抗旱服务队的突击队作用,增加抗旱浇灌面积。积极组织各级抗旱服务队开展抗旱服务。共清淤渠道18公里,维修灌溉设备48台(套),租赁设备219台(套),流动浇地1.5万亩,浇灌果树17万株。解决了3100多人,1000多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五是积极开展人工增雪作业。3月2日夜间,组织人影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弹、高炮、火箭联合增雪作业。共作业11次/点,发射各类增雪弹药404发(枚);增雪炮弹79发。大规模催化作业,增加了降雪量,秦安县最大降雪达8毫米,对当前抢墒铺膜保春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