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天水在线)
中新网天水5月23日电(记者 张玉玺)“我们全校868名学生用手指印绘制了十字标志的一幅画,今天送给无私援建我们学校的北京红十字会。”甘肃天水太京镇窝驼学校教师杜彩莲在全国各地红十字会百余代表检查学校重建工作时,脸上写满感激。“这最能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5月22日至24日,中国红十字会系统在甘肃天水召开灾后重建恢复工作会,在这里,与会代表检查了由他们援助学校、异地搬迁、卫生院的重建项目。

学校:6月完工
受5•12地震影响,窝驼学校6个班的教室成了危房,目前还在活动板房里上课。北京红十字会出资210万援建三层双面教学楼一栋,内设16个教室和8个办公室,目前已经封顶,6月底可望完工。

异地搬迁:8月份全部入住
太京镇马家尧新村锣鼓喧天,在20多排整齐新房的空道上,村民们舞着四只狮子,乔装打扮扭着秧歌,双手端着自产的樱桃,夹道欢迎着为他们异地搬迁出资的全国红十字会的代表们。
“特别的感激。”今年50岁的村民赵满才满眼装满眼泪。
“我们86户地震以前在300多米的山上住。现在搬到山脚的平地里,出行、孩子上学都方便多了。”村民赵九连说自己分了5间新房,8月份农闲的时候全村人统一搬进新居。

(淳朴的农家妇女向红十字会的代表们送上自己纳的鞋垫)

(大老爷们双手端着装满樱桃的盘子逐一馈赠着)

(甘肃红十字会还为马兰嘴村每户赠送了电磁炉一套)
已于5月11日搬进新居的天水秦州区马兰嘴村的71户村民们更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淳朴的农家妇女向红十字会的代表们送上自己纳的鞋垫,大老爷们双手端着装满樱桃的盘子逐一馈赠着。“心中其实比樱桃更甜。”22日,甘肃红十字会还为马兰嘴村每户赠送了电磁炉一套。
这两村的旧址均在近千米高的半山腰上,都在地震时出现滑坡,经确定不能久居。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大力援助下,才在最快的时间里实现了异地搬迁。
乡村医院:8月份开诊

由上海红十字会出资125.4万元援建的天水中滩中心卫生院的三层框架双面住院楼,可望8月交付使用,医疗条件的改善,可为此间医院增加70床位。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表示,正是由于各级红十字会坚持依法履行职责,严格资金监管、坚持公平、透明,不仅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得到灾区人民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