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访天水市教育局局长 李淳

记 者:您认为我市中小学布局与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存在哪些不相适应的问题?
李 淳:我市现有中小学2249所,在校学生71.27万人,教职工3.6万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中小学布局已与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一是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二是由于投入不足,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校舍及配套设施较差,教师调配困难,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人民群众要求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土地流转的推广,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大班额、择校现象严重。特别是去年“5·12”地震使我市1802所学校的116万平方米校舍遭受了损坏,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抢抓“5·12”地震灾后重建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契机,结合灾后重建,对全市中小学进行科学合理布局。

记 者: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能够达到什么预期效果?
李 淳:《规划》提出,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将对全市200人以下的小学和600人以下的中学通过“撤、并、挂、建”等措施,使全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全市中小学生均校园面积将由现在的15.6平方米增加到21.5平方米,城区学校的校园占地面积将扩大930亩;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由现在的3.8平方米增加到8.6平方米;校均规模小学由现在的683人增加到886人,初中由1260人增加到1600人,高中由1500人增加到2400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水平得到提高,新建扩建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均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设计建造和配备,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得到更好的保障。学校师资、管理、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记 者: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备受全社会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那么将采取什么措施予以保障?
李 淳:中小学布局调整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减和人员合并,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第二,要遵循“合理布局、效益最大,巩固‘普九’、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建后撤、示范引导”的五条基本原则,成熟一批调整一批,逐步推进。

第三,采取强有力措施保障推进。一是严格按照先建后撤的原则,对确需保留教学点的继续保留,对于学生走读较远的学校建设寄宿制公寓楼,配套好学生食堂、医务室、卫生间等生活辅助用房,力争在5年内使普通高中全部具备寄宿制条件,初级中学有166所具备寄宿制条件,小学有205所具备寄宿制条件。二是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工作,保证寄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全方位给予帮助和关怀,在将来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为部分可以走读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三是建设标准化学校,撤并新建扩建的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班额标准配备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四是办好一批示范性学校。今年是《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我们将全力以赴建设好今年实施的学校,力争将其办成优质示范性学校,让广大群众从中受益,看到希望,并对我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给予理解、支持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