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谋划 大举措落实
全力推进天水旅游产业提速发展
——访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长 郭奇若

《直播天水》视频截图
记 者: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如何看待旅游业在天水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目前制约天水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郭奇若: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其主要产业特征是不消耗或少消耗,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尽管天水旅游业二十多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用天水经济发展的各种优劣势来比较,与我市富集、独特的旅游资源来对照,再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富市战略来衡量,我市旅游产业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仍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
一是各级干部对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还没有到位,全社会抓旅游的氛围尚未形成,旅游富市战略还未得到全面实施;
二是仍然延用抓旅游事业的方法来抓旅游产业,体制、机制上没有大的突破;
三是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体水平低,文化与旅游结合不紧密,交通“瓶颈”还未消除;
四是投入不足,宣传推介的方式落后,力度不大,形不成轰动效应等等。

记 者:您认为当前天水旅游业提速发展面临哪些重大机遇?
郭奇若:与全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相比,我认为天水旅游业提速发展面临的机遇更大。
一是本届市委、市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做出了“三城联创”的重大决策。
二是国家把旅游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旅游消费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三是随着天水民航的开通,宝天高速、天定高速将相继通车,兰州至宝鸡快速旅客列车的建设,将彻底消除交通“瓶颈”制约。
四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有利于天水旅游率先融入大关中旅游经济圈。
五是我省旅游产业“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的实施,为我市旅游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催化剂。
这些都为我市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记 者:请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天水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郭奇若:今后三、四年,全市旅游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和实施旅游产业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为抓手,按照“一年优化资源、两年形成规模、三年实现翻番、五年形成支柱产业”的思路,力争到2010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到5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到2012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到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0%,使旅游产业真正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记 者:请问下一步我们在旅游业发展上有哪些具体措施?
郭奇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作为商贸活市的龙头来抓,全面实施旅游富市战略。
第二,从破解制约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入手,创新运行机制,培育市场主体,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企业运作、行业联合、区域联动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三,全面推进创建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活动,认真实施旅游产业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将年度目标任务纳入市政府与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予以考核,形成市直部门联动、县区政府齐抓旅游产业的新局面。

第四,着力推进天水旅游率先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经济圈,推动天水旅游与关中旅游实现无缝隙对接,借助西安国际旅游都市的带动作用,推进天水旅游业提速发展。
第五,进一步加快航空、铁路、公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天水火车站停靠、始发旅游专列,逐步开通天水至嘉峪关(敦煌)、天津、上海等城市航线,不断拓展市内旅游景区景点公路通达深度,努力构筑多元立体旅游交通网络。
第六,全面提升旅游要素品质,加速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旅游宾馆饭店增“星”、旅游景区景点升“A”、农家乐服务创“优”工作,进一步优化长、中、短精品旅游线路。
第七,集中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主导品牌,创新旅游宣传推介方式,着力构建旅游营销大格局。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实现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发挥旅游产业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