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性命竟守口如瓶 英雄立志治病救人
——学雷锋十佳个人陈炳哲

(“救人英雄”陈炳哲)
他,水中连救两人,两年守口如瓶。
他,以雷锋为榜样,一贯乐于助人。
他,刻苦勤奋学习,立志治病救人。
这就是甘肃省天水市23岁的小伙子陈炳哲,如今他是长沙医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学生。
2004年4月18日,陈炳哲同学在冰冷的深水潭中连救两人。为了表彰这种义举,天水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授予他为“天水市文明市民标兵”称号。2006年11月13日,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陈炳哲同学“甘肃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2007年1月12日,长沙医学院董事会、院务会和党委会授予陈炳哲同学“长沙医学院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和“长沙医学院优秀大学生”光荣称号,并颁发奖金5000元。2007年3月,被长沙市授予“学雷锋十佳个人”称号。
水中连救两人,两年守口如瓶
“学习雷锋,就要象雷锋那样,一心一意为人民,不为名不为利,做了好事不留名。”——摘自陈炳哲同学日记
陈炳哲同学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看起来是一位有点腼腆瘦弱的小个子同学,和长沙医学院众多同学走在一起,并没有什么特别起眼的地方。可就是他,在人民生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却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深水中连救两人,让自己的青春放射出绚丽多彩的火花。
事情还得追溯到两年多以前。2004年4月18日下午,还在甘肃天水一中读高中的陈炳哲,骑着自行车去学校参加学期第一阶段最后一科考试。当他途经双桥便桥以西200米处时,忽然听见有人大喊“救命”,他闻讯急忙赶去,原来是4个小孩在一个大水坑旁抓青蛙,一个小孩不慎落水,另一小孩在伸手抓落水小孩时也被拉入水坑里,另外两个小孩被这突然发生的一幕吓得哇哇直喊。
见此情景,陈炳哲扔下自行车,不顾初春还刺骨的冷水,毫不犹豫地奋力跳入3米多深的泥水坑中。他潜入水底摸索,经过几分钟搜寻,将一名落水儿童——11岁的马俊托出水面,在场围观的群众,看见陈炳哲同学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救人,急忙前来接应。有的群众看到他在冷水中嘴上脸上冻得青一块紫一块,便劝他赶快上来。
但陈炳哲想到还有一个小孩在水底下没救上来,便不顾个人安危和众人劝阻,在水面仰游稍微休息一下后,又一次毅然决然潜入水底。在场的蒲女士说:“他在救第二个男孩时在水底摸了近20分钟都未找到。”围观的群众纷纷劝他上来,对他说:时间太长了,小孩就是救上来可能也没有多大希望了。可陈炳哲说:“没事,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尽力”。
说完,便再一次潜入水底,经过非常艰难的搜寻,终于将另一名溺水儿童(该童身亡)拉出水面,自己则精疲力竭的瘫倒在沙滩地上。小马俊的奶奶闻讯赶来,扑通一声跪在陈炳哲面前,声泪俱下,一个劲地磕头。陈炳哲连忙扶起老奶奶,只说了一句:“老人家快送孩子上医院,救人要紧。”便拖着疲惫的身子默默地离开了现场。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陈炳哲同学由于在冷水里呆得太长,被污水刺激闹起了眼病。身在红山实验机厂卫生所打针、吊水、治疗的他,仍牵挂着被救儿童的安危,第二天硬是要妈妈悄悄地到医院探望了一次。被救儿童小马俊的爷爷马嘉标老人四处寻找“没留名的救命恩人”,不知几经周折才找到了陈炳哲。他带着老伴前往小陈家中感谢救命之恩,并送去酬金600元。面对金钱,陈炳哲同学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硬是婉言谢绝了两位老人的心意。
陈炳哲同学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在家乡《天水晚报》两次报道后,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被当地群众称为“陇原百姓英雄”,许多人通过新闻热线,对他这种奋不顾身、舍己救人,不留姓名的英雄义举,表达了极大的敬慕之情。
为了表彰陈炳哲同学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和英雄行为,天水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授予他为“天水市文明市民标兵”的称号。2006年11月13日,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又授予陈炳哲同学“甘肃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在党和政府给的重大荣誉前面,陈炳哲同学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从不以功臣自居,夸耀、宣扬自己。2005年9月,陈炳哲同学考入长沙医学院以来,这个朴实大方的大男孩,一直像平常人一样,默默地学习、生活,绝口不提救人义举,从未向同学、老师、校方领导谈及过抢救落水儿童,受到省、市政府表彰一事。
2006年11月下旬,当有同学在网上看到相关报道问及他时,陈炳哲同学也只淡然一笑。直到2007年1月10日,甘肃给学院董事长何彬生教授寄来省委、省政府表彰决定、救人事迹等材料的特快专递,找其谈话时,陈炳哲同学才如实讲述了他救人的经过。
至此,两年多前陈炳哲同学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勇壮举方在校园内流传。就是现在,在各级领导、同学和众多新闻媒体面前,陈炳哲同学仍这样说:“救人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公民遇到这样的事,都会这样做的,我没有必要到处炫耀自己,让太多的人知道”。
以雷锋为榜样,一贯乐于助人
“学习雷锋,就应该象雷锋那样,以帮助别人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摘自陈炳哲同学日记
陈炳哲同学在危急时刻的英雄壮举,是与他平素学习雷锋,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分不开的,正是他平素默默无闻、一贯乐于助人的精神,才塑造出了崇高的舍己救人的理想人格。
陈炳哲同学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深受爷爷、父母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耿直、憨厚、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小时候每遇到乞讨的老人遭到别的小孩欺负,他总是把老人带到家中给他们盛饭,直到他们说吃饱了才让离开。他从小对英雄人物就很崇拜,特别喜欢听雷锋的故事,老师、父母讲的“雷锋雨夜送大嫂”、“星期天到工地义务劳动”、“做好事不留名”等故事,至今仍让他难以忘怀。从此,他爱同学,爱别人,爱得彻底;狠坏人、狠坏事,狠得坚决。同学和别人一有难处,他立即尽自己所能,予以帮助。早在中学时期,他就将自己积攒的零用钱捐助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并在帮助了他人之后不留姓名,就是人们找到了他,要感谢时也总被婉言谢绝。看见坏人、坏事,陈炳哲同学就见义勇为、嫉恶如仇。
2003年7月16日假期,他坐公共汽车回家,看到有一个男子故意向车上人最多的地方挤,当时小陈就在这名男子右边,看见这名男子用左手皮包做掩护,而右手却伸进了前面一个男同志的口袋里。陈炳哲同学见此情况,马上用手推前面那人,可他丝毫没有意识到。小陈一急,不顾个人危险,脱口而出:“你的钱包”。这名小偷受惊,扔下钱包就跳车跑了。失主捡起钱包,对小陈说:“真是太谢谢你了,小偷偷我的钱包,我一点儿也没有发觉,要不是你喊一声,我的钱包、几千元钱就没了。”面对感谢,小陈忙说:“没什么,快看少了什么没有。”接着又对车上乘客说:“看看大家少了东西没。”直到大家没受什么损失,才安心地回了家。
进入大学以来,他更是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看到同学有困难,总是及时伸出手来给予帮助,从不求回报。2006年3月13日,他在教室自习,看到前排同学高李鑫呕吐,出满身虚汗,他急忙跑上去询问,得知其身体不适已有一个多星期了,就一再要求其去医院看病,可小高同学却不断推脱。陈炳哲再三了解,原来是他因为没钱去看病,已带病学习一个多星期了。陈炳哲马上拿出自己仅剩的200元钱,带他到医院看了病,并利用放假时间,在医院对其精心照料了两天,直到其完全康复出院。
在日常生活中,陈炳哲同学总是关心着他人。一走进长沙医学院一栋学生公寓的1535寝室,同学们就会如数家珍一样,告诉你许多陈炳哲同学乐于助人的小事。开学不久,图书馆整理图书,陈炳哲主动带着班上的部分同学,到图书馆搞义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