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杨,男,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甘肃宁县人,1935年出生。曾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甘肃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长期从事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
放眼世界,打好伏羲这张牌
——访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柯杨

“伏羲既是一个历史人物,又是一个神话传说人物。”5月30日,在兰州大学家属区柯杨教授的家里,年逾七旬、精神矍铄的柯老以这句开场白谈及他对伏羲的研究。
柯老说:“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与传说,往往折射出这个民族古史的影子,透露出历史的真相。”他说,我们阅读神话,可以从神话的暗示中寻找出历史的痕迹。伏羲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是上古时代在中国黄土高原上西部一个羌戎集团游牧部落的领袖。但他又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很有可能只是一个部落领袖的名字,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随着人们对领袖个人的崇拜、怀念,杰出的人物被看作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他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将部落的许多能力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聚焦于一人之身,从而将领袖神化。“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是肇始中华文明阶段中一位杰出的人物,这已经为全世界所公认。伏羲诞生于以天水为中心的古成纪,作为游牧部落,随着生活的需要,不断地向东迁徙,繁衍生息,足迹遍及中华大地。据我所知,在中国有伏羲遗迹的地方大约有十五个,这也充分印证了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说这番话时,柯老习惯地挥动着他的手臂,像在课堂上一样侃侃而谈。他说,我们研究伏羲,要把历史文献研究、考古资料研究、老百姓的口碑文学三者结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研究伏羲文化,形成一种立体的研究,不断地发现其珍贵的内涵和价值所在。作为天水,不能把伏羲文化仅仅当成一张经济牌来打,我们研究伏羲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之林占有它应有的位置。所以目前天水应当走好三步棋:第一步棋是要放眼世界,做大做强伏羲文化。文化是世界的文化,要站得更高更远一些,不仅要有爱护地域文化的观念,更要大气一些,放眼世界,放眼全中国,吸取他国他地研究伏羲文化的先进经验。要通过研究伏羲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不能只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第二步棋:天水应当出一本《伏羲文化研究》的半年刊或季刊,可以与台湾、港澳等地以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通过学术研究和探讨推进伏羲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步棋:每年除祭祀活动之外,还应当举行与伏羲文化相联系的各种展览、销售活动。比如一些书画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都与弘扬伏羲文化相连接。在旅游品的开发上要大做伏羲的文章,开发出富含深厚伏羲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让伏羲文化通过旅游产品传播得更广更远。
采访结束时,柯老热情地对专程赴兰的记者说,他曾五次到过天水,非常高兴地看到天水在伏羲文化研究方面的努力,他同时也希望天水在打伏羲这张牌的时侯也能打好女娲这张牌,“羲里娲乡”的名字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