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情系敦煌——两岸文化联谊行”的近百名港澳台文化界嘉宾祭祀伏羲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新华网兰州7月3日电(记者茆雷磊)有近百名港澳台文化界嘉宾参加的“情系敦煌——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3日以全体嘉宾到天水参加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公祭大典活动的形式拉开序幕。祭拜这位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令台湾同胞感叹“有根的感觉”。
为了这次公祭,3日早晨5时许,天刚蒙蒙亮,嘉宾们就都早早起床。短时间的洗漱和早饭之后,即登车离开兰州,向传说中的伏羲故里、这次公祭的主办地天水市进发。
从兰州到天水往返共约400公里,单程一趟坐车耗时近4小时。港澳台同胞2日抵达兰州已经十分辛苦。但3日早晨,所有嘉宾都是精神抖擞。台湾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陈国宁女士告诉记者:“台湾有公祭孔子,可是没有公祭伏羲。赶上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伏羲被视作中华文明的开创者之一。传说中,是他推八卦、授渔猎、结网罟、钻木取火,带领中华先民进行经济生产和文化创制。天水伏羲庙有“华夏第一庙”的美誉,被视作朝圣祭祖的圣地和中华文化的原点。
车进天水,径直来到伏羲庙大门口。这里早已是人头攒动。这座伏羲庙建于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以前,经过明、清9次重修扩建,形成坐北向南,占地18000多平方米的整肃宏伟、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庙中按伏羲先天六十四卦的方位排植了柏树,如今已是古木参天、阴翳蔽日。
公祭大典就在这里举行,当地有关负责人宣读了古意浓浓的祭词,然后钟鼓齐鸣,精心组织的舞蹈表演向来宾们艺术而又淳朴地演绎了伏羲开创中华文明的种种功绩。“情系敦煌”的港澳台嘉宾们恭敬地聆听、观看,不少人拿出DV记录下这平生少见的隆重仪式。台湾时报周刊荣誉董事长简志信还代表台湾同胞向公祭活动敬献了花篮。
仪式结束后,嘉宾们继续在伏羲庙内观瞻。庙中先天殿内的伏羲像,是中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彩绘伏羲塑像。不少台湾同胞在这里久久停留若有所思。
“看到庙如此古色质朴,仪式也精心构思,让我觉得很有文化意义。有一种根的感觉。”台湾著名戏剧学专家牛川海对记者说。他的话也许颇能代表参加公祭的台湾同胞的感受。(完)

图为伏羲祭祀广场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图为各界人士步入伏羲祭祀广场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图为祭祀方对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图为甘肃省政协主席仲兆隆主持2005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击鼓

鸣钟

图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徐守盛恭读祭文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敬献花篮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图为伏羲庙祭祀现场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代表宗教界敬献花篮


图为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采访公祭伏羲大典活动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图为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公祭伏羲大典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图为国际友人向伏羲庙捐款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图为国际友人祭祀伏羲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图为各界群众祭祀伏羲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图为各界群众向伏羲庙捐款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