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通天下小道连家门
——建市20年天水交通发展综述

图为天水市外环路
陇山渭水萦彩带,衢道畅达看今朝。建市20年来,天水交通发展踩着改革开放的鼓点,踏出了一个个坚实有力的脚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2004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3088.40公里,比1984年增加1.69倍,营业性客货运输车辆9040辆,比1984年增加30倍,客货运量分别达到1222万人和1378万吨,分别增加4倍和25倍,周转量分别增加5倍和15倍。
公路建设方兴未艾。1985年以来,我市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开展了连续3年的贫困山区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364.64万元,完成64个单项工程,新建和改建等级公路11条,其中,跨省公路1条123.5公里,跨地区公路5条98.69公里,县际公路5条181.62公里。
“九五”期间,全市公路总里程由“八五”末的2232公里增加到2903公里,150个乡镇全部通了汽车。坚持多层次、有重点,实施了以“出口路”、“经济路”为主的地方道路建设工程,进一步改造地方主干道,投入的资金累计约1.5亿元,于1999年实现了市县全部通油路。
近5年,全市公路建成或在建项目达838个,总投资20亿元,总里程4698.08公里。扶贫公路、西部通县公路、西部县际公路、以工代赈公路、农村通达工程、国道主干线、自建公路等项目的整体建设规模宏大,起点较高。省道208线武山段、省道306线秦州段、省道305线清水至麦积三级公路、省道305线张家川至清水新建三级公路等国债路网改造项目已基本建成通车。国道316线天水至陇西三级公路等公路改造项目也将在今年竣工。我省第一条完全由地方筹资建设的高等级公路——麦积至贾河公路于2004年12月20日竣工。计划今年9月份开工的宝天高速公路,年内将完成投资12亿元。

图为麦积至贾河公路
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全市公路技术等级明显提高,已达到二级以上公路305.65公里、三级公路1201.531公里、四级公路81O.575公里;晴雨通车里程大幅增加,由788公里增加到2517.13公里;公路通行能力明显提高,打开了东大门,畅开了西大门,实现了打开四面出口的夙愿。
运输经济蓬勃发展。20年来,全市道路运输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跨越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各种经济成分、多元化的运输市场氛围基本形成。截至2004年底,全市各类机动车辆总数已达5万余辆,20年前乘车难、运货难的时代已成为久远的回忆。公路运输打破了过去国营运输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1984年全市运输市场个体,联户经营的车辆有147辆,而到了2004年底,已经有4529辆非公有制客货运输车辆活跃在全市城乡运输线上,占客货运输车辆总量的58%,撑起了运输市场的半边天。全市出租车已发展到2600多辆,城市公交车234辆,长途快运豪华大巴55辆,中长途客运线路已由20年前的50多条发展到307条,年平均日发班次1311个。有各类客运服务站19个、货运服务站8家,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33400人次,年平均日换算货物吞吐量13万吨。开辟了拉萨、乌鲁木齐、义乌、广州、石家庄、樟木口岸等多条货运专线,货物运输已达大江南北,兴起了新型物流配载业。天水中心汽车站已发展成陇东南地区客运枢纽站,天水公路运输服务中心已与国内50多个城市建立了货运配载信息网体系。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全部通了汽车,农用运输车达到8000多辆。
20年来,全市投入交通建设资金超过50亿元,初步形成以天水市区为中心,以国省道为主骨架,以县乡道为脉络,沟通各县区,辐射广大农村,连接省内外的区域型公路网络。 (辛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