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城科会开幕 天水市常务副市长冯沙驼发言
(2004-8-20)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  打印本页

传承历史脉络    建设陇上名城


——在全国中小城市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城科会中小城市分会第十五次年会上的发言

中共天水市委常委   天水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二OO四年八月二十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金秋八月,瓜果飘香,景色宜人。全国中小城市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城科会中小城市分会第十五次年会在陇上名城天水隆重举行,我们以十分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全国100多个城市的领导、专家、学者。八方嘉宾,齐聚古城,共同交流探讨中小城市发展大计,这对促进中小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天水保持和发展城市特色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
  天水作为祖国西部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多年来我们在发挥城市特色方面的发展思路是坚持“牢固树立两个观念、努力创建一个环境、加快建设三个体系”即树立建设大城市和经营城市的观念;努力创建陇上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加快内外畅通的城市交通、城市景观雕塑体系和完善市域内城镇体系的建设。同时,把城市发展的方向科学的定位为建设“陇上江南、陇上名城和陇东南大城市”。要实现和达到这些目标,确立、建设和发扬天水的城市特色将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内涵就是天水鲜明的、重要的城市发展特色。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的保持这个特色、建设这个特色、发扬这个特色,把天水建成融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化气息为一体的西部名城。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建设"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特色城市。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就是保持和弘扬了城市特色,传承了城市历史的脉络,建设了陇上名城的具体体现。
  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天水城市特色的灵魂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居兰州、西安两大省会城市之间,东连关中,西通青新,南控巴蜀,北接宁蒙,是甘肃省的东大门、陇东南商贸中心,国家老工业基地。现辖秦城、北道两区和秦安、甘谷、清水、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五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8万,有汉、回、满、蒙、藏等28个民族,其中城镇人口94万,城市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27%。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甘肃省文明城市、甘肃省卫生城市。
  天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概括起来是: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大地湾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8300年以前,天水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从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设置邽县、冀县至今,天水已有近27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曾有过成纪、上邽、天水、略阳、秦州等不同称谓,但城郭治所相对固定,为历代置县设郡、治州建道之地,历史上一直是陇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有五大文化。
  一是伏羲文化。三皇之首的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文化是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市内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元明建筑伏羲庙,有伏羲创画八卦的卦台山以及与伏羲传说活动有关的遗迹。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天水视察时题词“羲皇故里”。
  二是大地湾文化。位于我市秦安县境内的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距今4800-8300年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古村落遗址,总面积3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米,在已挖掘的1.37万平方米面积中,清理出墓葬79座、窑址38座、各类文物8000多件,有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水泥”地面大厅、最早的地画、最早的记事符号、最早的谷物、最早的乐器等,其规模之宏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它完整地保存了仰韶文化早、中、晚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在二十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中名列第十二名。
  三是秦早期文化。天水是秦国的发祥地。公元前1100年,秦人先祖赢非子在天水为周王室牧马有功,受封秦人在天水建都时间长达400多年,以后逐步发展壮大东移,最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在境内牧马滩等地发掘的秦人墓葬的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秦简和木质地图证明,天水的秦国早期文化,在全国独一无二。
  四是石窟文化。东晋以来,随着佛教东传,天水成为佛教盛地之一,在市内沿渭河一线逐渐形成了麦积山、大像山、水帘洞、拉稍寺、华盖寺、木梯寺等大小十多处石窟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石窟艺术走廊”。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凿于南北朝时期,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保存有洞窟194个,泥塑、石雕造像7000余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以精湛的雕塑艺术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雕塑馆”。
  五是三国文化。天水历史上为陇右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天水处于蜀魏交锋的前沿,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计杀张郃等重大战事,都发生在天水,留下了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三国古战场遗址。
  风光秀丽,人文荟萃。天水因“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而得名,其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历来被誉为“陇上江南”。在南部有广袤的小陇山林区,达1243万亩,生态良好,自然景观具有南秀北雄的特点。境内古石窟、古建筑、古遗址、古墓群、古战场众多,有各物文物景点638处,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4处,景区47个,景点230多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AAA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区面积达215平方米公里,主要包括陇地林泉峰峦之冠的麦积山,秦州第一洞天福地仙人崖,素有“小黄山”之称的石门山,可与九寨沟山水相媲美的曲溪,名树、古镇、温泉皆佳的街子等五个风景小区。除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之外,还有唐槐汉柏、杜甫行吟的古刹南郭寺,绿树掩映、殿宇错落的玉泉观,晋代才女苏惠织就回文诗图的“织锦台”,伏羲创画八卦的卦台山以及纪信祠、李广墓、姜维墓、诸葛军垒、胡氏民居、兴国寺、大像山、水帘洞等众多景点,星罗棋布,交相辉映。天水不仅风光秀美,而且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有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石作蜀,有前秦皇帝苻坚、唐高宗李渊,有飞将军李广、营平候赵充国、三国名将姜维、有诗仙李白、才士宰相权德舆、辞赋家赵壹、五代诗人王仁裕、有明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缵宗、清代"陇上铁汉"安维峻以及现代爱国将领邓宝珊等。
  古城街巷,特色突出。天水的古城街巷,是名城的集中表现。历史上天水古城以“两山夹峙,一水中流,五城串珠,各具特色”为特征的空间格局,在我国建城史上独个一格。早在北魏时期,天水古城就形成了伏羲城、西关城、中城、大城、东城等五城自西向东依次相连,相互独立的格局。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名人为古城留下了众多建筑独特的古民居和深含寓意的古街巷,至今保存较好的有三新巷、育生巷、枣园巷、澄源巷、大小巷道、自由路等6个历史街区,胡氏民居、张八大院、哈锐故居等100多处古民居。此外,分布古城的200余株百年以上古树和北流泉、玉泉、甘泉、官泉、马跑泉等众多名泉以及分散在古民居中的瑞莲寺、清真寺、玉泉观等寺观,共同构成了天水古城“城、街、巷、院、寺、庙、树、泉、艺、俗”紧密结合、浑然一体的结构布局特点,即山水城市、古城相连,历史街区、四合大院,牌坊门楼、院寺杂处,古树密布、名泉众多,文化交融、艺俗并举,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共同体现了天水独特的城市魅力。
  二、长期不懈的坚持名城保护工作是天水建设特色城市的基础
  多年来,天水城市建设中,始终贯穿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继承和弘扬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市委、市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名城保护工作,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是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是我市建设和发展特色城市的资源和优势所在。为此,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同时,高度重视名城保护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保护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多方筹集资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名城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1、制定名城保护规划,使保护工作有了科学依据。市委、市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名城保护规划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把文物保护项目和保护范围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1985年至1989年,市政府根据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情况,修编了《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首次将“保持历史文化风貌”的内容确定为城市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2000年专门编制了《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纲》。2001年,市政委托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编制了《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天水市古城西关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了名城保护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确定六处历史街区和麦积山石窟、大地湾遗址、大像山石窟、水帘洞石窟、兴国寺、伏羲庙、胡氏民居、街亭遗址、天水关、卦台山、仙人崖、石门山、赵充国墓、李广墓、姜维墓等文物古迹。其中以7个国保单位、38处省保单位、199处县保单位、100余处民居保护院落,200余株古树、5处名泉为保护重点,明确了保护的原则和措施,使名城保护由原来只重视点的保护,向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转变,名城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2、开展名城资源普查,为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为了有针对性地搞好名城保护工作,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三次规模较大的古建筑、古民居、古树、名泉和各类文物的普查工作,并对所有调查的文物进行了建档归类,使一些原来没有引起重视或几近湮没的文物得到了及时抢救。如在1997年和2000年的两次普查中,市政府对以前没有列入保护范围而划入拆迁范围的自治巷59号院等20多处有价值的古民居重新定性,开展全面保护,保存了一批有价值的古民居。2003年5月,我们再次组织力量,邀请国内部分知名专家,历时半年对天水古城民居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普查。普查结果在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新增一处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自由路历史街区,初步确定明、清时期古民居院落近百处。通过普查,对其他古建寺院、古树名泉、街巷院落都做到了全面掌握,彻底弄清了“家底”,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全部健全了保护档案,落实了保护责任单位,实行了挂牌保护。
  3、加强景区景点建设,抓好重点文物保护。近年来,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的原则,加快了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先后完成了麦积山风景区环道及几个主要景点的上山步行道建设、伏羲庙步行街及祭祀广场建设、南郭寺景区建设、玉泉观文化广场建设;坚持“严格保护,修旧如旧,原地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文庙大成殿、麦积山石窟、兴国寺、万寿宫、纪信祠、胡氏民居、李广墓等重要景点进行了全面修缮;对因历史原因造成残败、灭失的历史遗迹,按照历史文献记载进行原地依样复建或迁建,先后修复了陕西会馆、山西会馆,异地迁建了诸葛军垒;对卦台山、大像山、水帘洞、木梯寺等景点及时进行了维修;同时,建成了中华东、西路、商埠路等4条步行街,在各步行街通过建筑符号、景观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历史文化特征。通过这些保护建设,全市景区景点功能进一步完善,文物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4、重视历史街区保护,抢救修复古建民居。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和旧城改造速度的加快,古民居改造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们严格执行《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西关片区的石家巷、三星巷、育生巷、务农巷、枣园巷、澄源巷等具有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历史街巷,组织专家多次实地勘查论证,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的同时,编辑出版有关图书资料,宣传其历史价值,扩大影响,动员群众进行保护。同时,对片区内的哈锐故居、张庆麟故居、冯国瑞故居、张八大院、杨家楼、赵家祠堂等一批有价值的古民居、古建筑及时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实行立碑挂牌等方式,先后对50多处古民居进行了有效保护。对片区内一些年久失修、濒临倒塌的古民居,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谁使用、谁管理、谁维修”的原则,进行了支撑、扶正、基础加固等抢救性保护措施。2002年底,为实践在现代化建设中充分体现名城传统特色,在对市区主干道—民主路、建设路改造工程中,高度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特征,保持沿街历史遗迹风貌和历史文化内涵。结合改造,在1800米长街上,重建了万寿宫、维修了胡氏民居、纪信祠、文庙等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了州衙、陇南书院等文物旧址,复壮了一批古树名木,使这条素有“天水城市之魂”称谓的城市主干道“折射出古城悠久灿烂的文化,反映出现代城市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成为一条陇东南乃至甘肃省的精品街,为天水打造了一张展示历史文化丰富积淀、极具时代特点的“黄金名片”。今年对自由路、交通巷一条街区的古民居,采取政府、单位、住户共同出资,统一维修建设的办法,拆除临时建筑,完善基础设施,整修巷道,修缮古民居院落,恢复了历史原貌,从点、线、面上展现了古城历史街区特有的神韵。
  5、复壮整修古树名泉,保存历史文化见证。天水境内特别是在老城区古树众多,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树有230多株,其平均树龄之高,单位面积分布密度之广,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些古树是“活化石”,是我市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特别是千年以上的20多株古树和经国家地震局研究所采用碳——14测定树龄达2500多年的南郭寺“春秋古柏”,成为中国园林古柏之最,对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我们采取了有力的保护措施,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对城区的近百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进行了复壮保护,占百年以上古树的40%左右。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宁肯多花钱,也要优先考虑古树的生存环境,如在秦城区中华东、西路步行街和解放路建设中,坚持道路建设避开古树,在路中设立“绿岛”,使一些婆娑古树矗立在道路中间,成为街道风景。我们还对天水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名泉进行了治理保护,先后对南郭寺北流泉、玉泉观明眼泉、马跑泉、太平寺甘泉等进行了清淤、疏竣工作,修建了亭、栏等保护设施,开展周边环境整治,保持了泉眼水质,重塑了名泉风采,为景点增色不少。
  6、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名城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历史实物遗存,更要传承和弘扬积淀数千年的优秀文化内涵。挖掘弘扬历史文化资源,是名城保护长久生命力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我们着力于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播开发工作。一是在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秦州曾漫步吟诗的古刹南郭寺,以清代传世孤本《二妙轩》拓本为依据,重建了集书圣王羲之书法与诗圣杜甫秦州杂诗为一体的《二妙轩》碑廊,使之与北流泉、明代石刻杜甫秦州杂咏诗碑、杜甫汉白玉雕像、杜公祠共同组成了寻觅诗圣踪迹的人文景观,提高了南郭寺的文化品位。二是开展了以伏羲文化为龙头的五大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1989年,恢复了伏羲公祭大典,每年一届的伏羲文化旅游节已连续举办了十五届,这一活动已成为甘肃三大节会之一。1995年我市成立了“天水伏羲文化研究会”,2002年经民政部批准,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确立了天水在全国伏羲文化研究领域的中心地位。我市已成功举办了三次全国性伏羲文化研讨会,出版了《伏羲文化丛书》、《羲皇颂》、《伏羲古籍录》、《伏羲氏》、《伏羲庙志》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书籍。此外,还举办了诸葛亮研究会等其他专题研讨会、出版了《东方微笑》等一批麦积山石窟研究的专著,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三是根据天水历史人物及事件,组织力量相继编写了《边塞将军》、《麦积烟雨》、《苏若兰》、《飞将军李广》等文学剧目。四是组织力量编写了《天水历史文化丛书》和《天水古树》、《天水居民》、《天水菜肴》、《天水民俗》等书籍,多角度、多层面较为系统和全同地阐述了天水历史文化,为人们了解古城文化提供了翔实资料。五是坚持经常性地举办各类馆藏文物展、书画艺术展、工艺美术展、民俗风情展、多方位展示天水历史文化内涵,增强人们对天水历史文化的感性认识。
  通过近年来在名城保护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突出城市特色,必须首先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并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民主决策,是搞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先决条件。名城保护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涉及到的方面很多,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很大,如果没有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没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就很难顺利实施,为了确保我市名城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首先从解决体制问题入手,从2000年开始,市上就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为顾问,市长为主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常务副主任,两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及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天水市规划委员会”、“天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作为我市城市特色建设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凡重大城市建设和改造项目,凡涉及文物保护问题,凡是与名城保护有关的工作,都要通过两个委员会会议研究,进行民主科学决策,克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名城保护委员会下设日常办事机构市名城办,专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监督、协调工作,初步解决了建设和保护工作中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问题,为建设和保护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名城特色,保护建设并重,是搞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原则。保护与建设是名城保护工作遇到的主要矛盾。为了防止出现对文物的建设性破坏或者为了保护文物而停止建设的倾向,我们注意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建设促进保护,围绕保护抓好建设。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了《天水市文化名城保护办法》等一系列关于名城保护的政策措施,对涉及名城保护的有关问题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了城建、规划、文化、文物等部门在名城保护中的职责。其次,坚持在建设中保护,近几年,坚持文物保护与特色精品并重的原则,每年都对一批古建名居、古树名木等进行了改造、修复、保护,使城区一批道路街区、小巷小品特色明显,既反映了天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又体现了现代城市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再次,妥善处理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如我市在道路建设中,出现了与国保单位伏羲庙、胡氏民居等的冲突。我们认真开展前期调研,慎重选取线路走向,使之避开了伏羲庙等重要文物古迹,建成后没有伤及古城风貌。第四,在城市建设中将文物保护与改善保护区的环境、提高保护区居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减少了保护工作阻力。如在西关片等历史街区的保护中,采取逐步整治的办法,政府投资改善公共设施,开发商参与公共设施建设,又动员保护区点的居民积极参与,自己改造修缮,既保存了历史风貌,又改善了住区环境。
  (三)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分类保护,是搞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有效方法。我市文化遗产的内容相当丰富,既有较大规模的古石窟、古墓葬、古遗址、古战场、古建筑等实物(体),又有蕴含在民间的深厚精神文化,既有连片的历史街区、民居院落,又有较为分散的珍贵文物、名胜景点,其遭受自然和人为因素毁损的程度各不相同,现存状况各异。为此,我们根据文物的不同类别和属性,坚持因地制宜,因物施治,分类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对实存的文物采取全面保护,分步实施的办法,首先进行全面的普查,在弄清家底的情况下,根据财力和文物安全隐患的紧急程度分别采取申报升级保护、抢救性保护、挂牌保护和结合城市改造的修复建设性保护。使名城保护工作能够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
  (四)坚持科学论证,借鉴外地经验,是搞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前提。我们在名城保护中始终坚持科学论证,无论是事关全局的城市建设规划,还是区域性的片区保护,甚至具体到某一个文物点的保护,都要邀请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实地勘查,调研讨论,提出意见和方案,经过充分的论证,然后才组织实施。如我们在进行民主路、建设路改造中,市委、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根据《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规及《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天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办法》,编制了详细改造规划方案,并邀请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古建专家罗哲文、城市规划专家董鉴泓教授和省市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研讨,为改建所涉及到的文物古迹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同时,我们还非常重视学习借鉴外地在名城保护中的成功经验,2000年以来,我们先后多次组织考察组赴哈尔滨、沈阳、成都、西安、韩城、平遥、开封、洛阳、绍兴等多个城市考察名城保护工作,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在编制名城保护规划、完善管理制度、古建民居维修、古树名泉保护等方面,使我们少走了弯路,对我市的名城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保护意识,是搞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社会基础。要做好名城保护工作,增强群众保护意识,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至关重要。我们在名城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视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大舆论导向和新闻监督的力度,不断进行文物保护法规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天水的文物、文献和文史知识进行大力的宣传介绍,让广大市民能够从不同角度、各个时期来系统地认识天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天水文化的深刻内涵,了解天水历史文化的价值,明确天水名城保护的内容、重点和意义,并以此激发广大群众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公众的名城保护意识,城市建设中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认真吸纳来自民间的真知烁见,形成了一种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积极献言、为特色城市建设自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是搞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根本保证。保护和开发利用名城资源,资金投入是关键。我市财政并不宽松,但是近年来,市政府宁肯在城市建设方面少安排一些项目,在其它方面少投入一些,也要挤出资金,投入到名城保护的抢救、维修、恢复之中,同时,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形成了国家、地方政府、社会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近几年来,仅在城区以政府投入、国债项目、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等形式筹集资金3亿多元,其中国家投入260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1.7亿多元,民间投资6800万元,开发企业投资2800多万元。先后实施名城基础设施建设、文物景点修缮、古树名木复壮、历史街区恢复、古建民居维修等名城保护项目20余项。如以伏羲庙维修为重点的伏羲城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达1.5亿元,已完成7000多万元。
  三、坚定不移的走名城保护的道路是天水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虽然我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挥城市特色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些名城保护工作的经验,我市的名城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同时也认识到,越是要保护以历史文化名城为特色来建设名城,坚定不移的走名城保护的道路,就越是要处理好城市现代化与历史遗存保护的关系。名城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其工作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和古城遗存本身的脆弱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存在着矛盾,主要有:
  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这个矛盾解决不好既不利于名城保护,也会严重影响城市建设。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的不足,我市也发生过“拆了不该拆的,建了不该建的”情况,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随着我们对名城保护工作认识的提高,工作的加强和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较好地处理了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杜绝了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但是,在今后保护与建设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强化名城保护意识,提高历史文化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找准保护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名城保护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为名城保护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的趋动性又不利于名城保护,特别是在目前名城保护所追求的社会效益,即名城本身固存的历史、科学、人文、艺术价值以及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知识素养、审美情趣等诸多内容,是无法以经济效益来衡量的,使名城保护缺乏利益驱动性和市场自主性。因此,找到一个使二者能较好统一的切入点,是搞好名城保护的关键。
  继承传统与追求创新的矛盾。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既有传承历史文化,保持名城历史风貌的职责,因为有许多历史面貌发生改观,也就意味着历史文化韵味的消失;但也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任务,这是城市发展本身的需要,是人民群众追求现代生活的需要,而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近年来我们在名城保护中为解决这个矛盾做了初步探索,如在西关片的古民居保护中,在对街区、院落修旧如旧、恢复保持历史原貌的同时,对民居内室尽量从居民生活需要出发,进行了必要的现代设施改造,使古民居"外旧内新"。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有效途径,来解决这种矛盾。
  建设主体与产权归属的矛盾。名城保护涉及到的大量古民居、古建筑,在无法改变用途、变更产权的情况下,保护难度较大,但要变更保护,情况也较为复杂。我们曾采取“谁拥有、谁受益、谁投资、谁保护”的办法对一些古民居进行了保护,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后还要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上进行认真探索,通过有效的途径解决这一矛盾。
  经济实力与名城保护的矛盾。名城保护需要经济实力作后盾,我市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建设保护资金十分紧张,制约了名城保护工作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开展,面对大量需要保护与开发的工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后我们要在招商引资、多渠道筹资方面下功夫,以争取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名城保护工作。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是古城的特色所在,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次年会在天水召开,它将为我们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十分宝贵的经验。今后,我们将更加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五大历史文化为主线,以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水平为目标,以历史街区、古建民居、景区景点、古树名泉等为重点,按照“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护”的原则,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加强舆论宣传,重视开发研究,切实做好保护和建设工作,力争把天水建设成为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现代城市气息浓厚,人居环境更加良好的陇上明珠、西部名城。
  今后一段时间要着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以提高名城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为名城保护工作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是加强西关片历史街区的保护建设,按规划逐年逐片实施古民居保护,尽可能地恢复历史古城风貌。
        三是加快中华始祖文化园工程建设,按照国家“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总体部署,以伏羲城、卦台山为重点,尽快建成中华始祖文化园。
  四是积极做好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工作,争取在近年内使麦积山能够进入联合国世界双遗产名单,从而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
  五是按照大地湾古人类遗址保护规划,积极实施古遗址的保护性建设工程,加强大地湾文化的研究开发。

  六是继续抓好南北二山绿化,加快建设渭河、藉河风情线,从根本上改变历史文化名城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
  七是加强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地湾博物馆、天水民俗博物馆等工程建设,为文物保护创造有利条件。
  八是继续加强景区景点建设,提高文物景点等级,争取更多的文物景点进入国保省保行列,塑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形象。
  九是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在继续抓好五大文化研究开发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丰富名城文化内涵。
  十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队伍,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总之,我们要通过科学有序、扎实有力的工作,使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和建设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更加富有成效;城市特色更加突出,现代与历史更加融合、天水城市更加美丽。通过我们的努力,把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保护好、继承好、利用好,既造福当代,又传之子孙,以促进天水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最后,我再次对参加本次节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对我市城市建设和城市特色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对我市能够留下美好的印象!
        谢谢大家!

   
最 新 图 片
缺少资金“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 1亿巨资“包装”麦积山进世遗 天水市保护古树名木的调查与思考 邓宝珊--积极抗日的爱国将军 全国残疾人坐式排球锦标赛9月在天 请为天水晚报投一票 "我最喜爱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我市举办全市节约集约用地暨项目建设供地培训班
·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会议召开
·冯沙驼副市长就“节会”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沙驼出席中国城科会中小城
·天水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冯沙驼视察展馆[图]
·市委常委、副市长冯沙驼在张川县调研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本月热点
·访秦安县委书记陈天雄
·1亿巨资“包装”麦积山进世遗
·“天水母婴双亡案”一审判决接生大夫赔3万元
·天水市气象台发布橙色高温预警信号(8月2日16时)
·天水市2005年8月份气候预测
·我市召开申报“较大的市”工作汇报会
·缺少资金“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遭鸟抓鼠咬
·麦积山角逐《中国国家地理》“最美”评选
·宝天高速公路天水段征地提前完成
·千里寻踪追逃犯 众志成城擒凶顽
·天水成功堵截百余川猪
·天水市保护古树名木的调查与思考
·东方百合落户甘肃天水
·深切缅怀邓宝珊将军
·国道310线牛北公路2005年7月份水毁情况说明
·我市外贸进出口创新高
·忌惮夺命猪瘟甘肃天水“遣返”百头四川猪仔
·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来我市考察
·穆斌资助贫困生张宁圆了大学梦
·我市农产品唱响名牌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