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大地湾考古与甘肃新石器时代研究
(2004-4-30)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  打印本页

郎树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一、大地湾考古概况

  大地湾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南以及冯家湾村西,东距陇城乡7公里,西去莲花乡11公里。遗存主要分布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II 、III 级阶地及与其相连的缓坡山地。范围北起河边阶地,南至山顶堡子 ,东侧以冯家湾沟为界,西侧为绵延数公里的阎家沟溪流,海拔1458——1673米,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其中河边阶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山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

  大地湾考古包含遗址发掘、资料整理和编写考古报告三个阶段的工作。发掘始于1978年,由于重要发掘参层出不穷,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之外,探索村落整体面貌需大面积揭露,因此发掘进行了7个年度。虽然田野考古 日晒雨淋,工作十分艰辛,但令人惊喜的考古发现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1984年秋季,因保护大型原始殿堂F901以及整个遗址的需要,发掘暂告结束。1995年,为了搞清仰韶早期聚落的布局以及周围壕沟的走向等问题,又进行了补充发掘,并进一步核实了部分地层关系。前后8年共发掘10个区域、163个探方(大部分为10 X10米)、6个探沟,发掘面积达14752平方米。清理新实器时代房址 240座、灶址98个、柱基2处、灰坑和窖穴352个、墓葬69座、窑址35座以及沟渠12段。出土陶器4147件、石器(包括玉器)1931件、骨角牙蚌器2227件、兽骨17000多件以及数十万件残陶片。第二阶段的工作自1985年起陆续展开,主要是陶片的粘对拼和、陶器的修复及资料的核对,工作量巨大而庞杂。由于发掘前期进度过快,基础工作存在一定问题,致使第二、第三阶段的工作难度增大。许多专家学者在1986年大地湾考古座谈会上对此提出了批评。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高质量的发掘工作是整理资料编写报告的基础和前提。1990年0月,成立了报告编写小组,在做好整理工作的同时,开始着手第三阶段的工作。

  考古报告是所有考古发现公之于众、服务于社会的最终表现形式,是构筑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基石。苏秉琦先生曾说:考古报告是考古学的“十三经”。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它是对出土遗物的全面系统的分类、定性和研究。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竭尽全力,力求报告的科学、全面、准确、真实。陶器部分,我们并未停留在一般地公布各类陶器的型式,而是将属于同一型式,但陶质、纹饰、大小不同的均全面公布;对于石器,每件完整器型的资料,包括尺寸、重量、岩性亦做了详尽的说 明,以供深入研究,这在现有的报告中是不多见的;对于骨器,我们将711件骨角牙蚌器交由兰州大学丛林玉教授进行比较解剖学鉴定,鉴定结果全文公布,开创了国内考古报告中对骨器所属动物、所属部位研究的先例;我们配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祈国琴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对大地湾兽骨进行了动物考古学的综合研究;为了摄取更多的信息,还聘请有关专家对植物、木炭、颜料、玉器进行了多学科的鉴定和考察。不仅如此,我们必须花费相当精力去做一些十分精细繁复的技术性工作。如数以万计的数字统计、编号核对,做好次项工作十分不易,稍有偏差,就将前功尽弃,来不得半点马虎粗心。因此 ,编写报告也是一种磨练人性格意志的工作。

  报告初稿完成后,经领导研究决定,于2001年6月交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先生审阅。严先生治学严谨,严格把关,认真仔细的审镐,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并两次提出修改意见。2002年4月,审阅最后通过。严先生的“审稿意见书”认为:“报告全面报道了大地湾考古发掘的资料,如实地反 应所取得的成果。…… 特别是在石器、骨器等方面的研究有不少创新的地方值得鼓励;某些不足之处初次审稿意见后多有改进,因此是一部比较好的考古报告。由于其资料的重要性,这部报告有可能会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史前研究不可或缺的最重要著作之一。”目前,大地湾考古发掘报告几经修改,最终定稿,即将交付出版。至此,倍受学术界关注的大地湾考古,历经24年的艰辛坎坷,在两代数十名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圆满完成。

  甘肃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古文化遗存相当丰富的地区,也是历年来考古工作者开展较多、有重大发现的地区。近代考古传入中国仅两、三年,甘肃的马家窑同被安特生誉为“精美绝伦,可为欧亚新石器时代末叶陶器之冠"的彩陶⑴,便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处,狭长广阔的地域、复杂的多样的地形和自然环境,造成甘肃史前文化面貌错综复杂,文化的交融和变迁频繁发生。因此,考古学界始终关注着这一地区的每一项考古发现,并且多年来投入 较多的研究力量,发掘了数十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尤其在马家窖、齐家等文化有研究上成果显著。但是,甘肃东部地区的考古工作相对薄弱,仰韶文化仅有零星的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历史基本上属于空白。大地湾的发现和研究彻底改变了甘肃新石器时代的研究局面,不仅在仰韶文化的研究上取得了颇为显赫的成果,而且将甘肃古文化历史向前扩展到距今8000年前,同时为西北地区考古学区系类型的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等重大课题提供了广阔的窨和弥足珍贵的资料。以大地湾考古为标志,甘肃新石器时代研究从此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大地湾文化分期及一期遗存的命名

  依据地层关系和出土遗迹、遗物的不同,经整理研究,我们将大地湾遗存划分为五个文化期。第一期文化遗存位于遗址最下层,具有鲜明的特点:房址系圆形半地穴建筑,地穴较深,无灶址;陶器为细砂陶,陶色不匀,陶片分层,以醒目的三足器为典型特征,这些均与以往所见的新石器早期文化有显著的区别。毫无疑问,单独划分为一个文化期有理有据。第五期文化遗存位于遗址最上层,次料较少,但陶器多盛行附加堆纹,房址均为白灰面建筑,与常见的仰韶晚期限遗存区别明显,但与镇原常山遗址下层遗砘极为相似。此类遗砘在天水落石出地区属首次发现,应该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分化期限。对于遗址中大量的仰韶文化遗存,我们首先确定了两个分期标准,一人是地层关系,一个是出土尖底瓶的型制。在山下阶地各区第4层的遗存、出土葫芦口尖底瓶,划分为第二期限文化;第3层的遗存,出土双唇口尖底瓶,确定为第三期限文化;第2层以及山地各区的遗存,出土平唇口、喇叭口尖底瓶,归为第四期限文化。第二、三、四期文化分别为爷韶文化的早、中、晚期。

  大地湾一期限文化遗存是迄今为止渭河流域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所测定的5个碳14年代较为集中,如不计误差,约为距今7800—7300年。此项发现为西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批前所未有的新鲜资料,它同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山东北辛等发现一起被学术界认为是我国黄河流域考古的重大突破。继大地湾之后,渭河流域以及邻近地区相继发现了一批同类遗存,仅甘肃目前就已发现8处,集中在天水、陇南地区,最南端是嘉陵江流域的微县柳林,最西端则在武山西旱坪,还有天水师赵村、西山坪、西和宁家庄、礼县赵坪、盐关等遗址。这些发现无疑表明,甘肃东部、南部是研究我国农业起源和早期限陶器的重要地区,也是寻找新石器早期文化最有希望的地区。如果将渭河流域距今8000—7000年的文化遗存视为前仰韶文化时期,那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为:前爷韶文化分为两大阶段,由大地湾一期、西山坪一期、北刘下层、白家村等遗存共同构成前段,年代约为距今8000—7300年;后段则为西山坪二期、师赵村一期、北首岭下层等遗存,年代约为距今7300—7000年。它们共同的属性是均早于仰韶文化,两个阶段即为同一支文化前后承袭的不同发展阶段。

  对于以大地湾一期为代表的前仰韶早期阶段的命名。学术界意见纷纭。有的主张以最早发现地命名,称之为老官台文化;有的以代表性遗址命名,称之为大地湾文化;有的以遗址既富代表性有单纯为由,称之为白家村文化。我们考虑到大地湾遗址包含多种文化,以此命名会带来难以避免的误解,误将该遗址的仰韶遗存也归入大地湾文化的范畴,所以主张命名为老官台文化。鉴于老官台遗址内包含前仰韶时期前后两段,因此这一命名自然也涵盖了所谓的北首领类型。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暂将上述遗存统称为前仰韶文化 ,争论各方大体均可接受。

  三、甘肃古文化分区和发展序列

  20多年前,因无理论的指导,再加上发掘资料的不足,一般认为:甘肃的新石器时代发展序列为先有仰韶文化,然后发展为马家窑文化,最后是齐家文化,之后进入青铜器时代,似乎没有分区分系的必要。1979年,苏秉奇先生高屋建瓴,除了考古学区系类型学说,以大地湾为代表的一批重要的考古发现相继问世,我们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甘肃古文化,深切感到却有划分文化区域的必要和可能。那种认为古文化仅有独立的生长点,并且单线发展的观念早已被有识之士所抛弃,在甘肃境内,东部的文化面貌与中、西部不同,即使同一阶段,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也存在相当的差距;中西部相比也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依照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进行归纳,可将甘肃的东部、中部、西部视为3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

  东部和南部地区,可简称为泾渭区。按行政区划指庆阳、平凉、天水、以及陇南和定西地区的东半部(华家岭和白龙江以东),该区主要河流为黄河水系的泾河、渭河以及长江水系的白龙江、嘉陵江,地行为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其中六盘山将陇中黄土高原分为陇东、陇西两部分,陇东多有宽阔的黄土塬,陇西则普遍为黄土梁峁沟壑地形,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下。据葫芦河流域调查,遗址海拔在多在1800米以下。该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自然条件优越,气候为温带湿润区或半湿润区,利用农业文化的生长发育,是新古籍器时代遗址发现最多,时代最早的地区。经过发掘的主要遗址有大地湾、天水师赵村、西山坪、武山傅家门、庆阳南佐、平凉伺家台、镇原常山、礼县高寺头、武都大李家坪等。该区的古文化历史最为悠久、发展序列较为清晰,早期是以大地湾一期、西山坪二期限为代表的老官台文化,可分前后两个阶段;中期为仰韶文化,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宁县董庄为代表的半坡类型早期遗存,第二至第四阶段分别为在地湾二、三、四期限为代表的遗存;晚期则为常山下层文化。然后进入铜石并用期限,即齐家文化,其代表恬不知耻遗存有师赵村七期以及灵台桥村遗存。

  中部地区,可简称为(黄)河、湟(水)区。按行政区划指兰州、白银、临夏、甘南、武威、金昌以及陇南、定西地区的西半部,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庄浪河等,还有长江水系的白龙江流域。除武威金昌两地属河西走廊、甘南属甘南高原外,大部分地区仍属陇西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2500米以下,现代气候大多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该区是甘肃彩陶首先问世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甘肃考古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较为重要的发掘地点有:东乡林家马家窑遗址、康乐边家林墓地、兰州花寨子半山墓地、广河地巴坪半山墓地红古土谷台半山、马厂墓地、永昌鸳鸯地半山马厂墓地、广河齐家坪、永靖大河庄、临夏秦魏家、武威皇娘娘台等址齐家文化遗址。该区目前发现的最早遗存,另外在甘南临潭的洮河附近调查发现了同类遗存,仰韶中期距今6000年以内,这比东部地区最早的遗存晚了2000多年。由于缺乏科学的发掘资料,整个中期仰韶文化的面貌还不甚清晰。距今5000年以后,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共同构成的马家窑文化,一脉相传、自成体系,繁盛的彩陶、开始使用铜器是这支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构成了中部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大约在距今4100年前后齐家文化与马厂类型短暂并行发展一段之后逐渐占据该区。

  西部地区。按行政区划指张掖、嘉峪关、酒泉三地区,其北为巴丹吉林沙漠和北山山地,其南是绵延千里的祁连山,河流均为内陆河。 该区既有绿洲沃野,又有荒漠戈壁,海拔多在1400——2000米,属温带干旱气候。因自然条件差,农业起步条件艰难,所以该区最早的文化遗存目前仅发现一些距今4000多年的马厂类型遗址。该文化后来逐步发展演变为青铜时代的四坝文化。另外,还发现了个别的马家窑类型淘气,为寻找早期马家窑文化提供了宝贵线索。总之,该区古文华起步迟于中、东部地区。

  四、 关于马家窑文化和石岭下类型的讨论

  大地湾考古为甘肃东部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发展序列,不仅发现了7000年以前的早期文化,而且第一次使我们完全掌握了仰韶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整体面貌以及发展历程、发展方向,从而推动了甘肃新石器文化的研究。但是,在某些学术问题上仍然有不同的看法。

  上文叙述了东部地区的古文化发展序列,有的学者对该序列仰韶中期以后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序列。最近出版的《师赵村和西山坪》考古报告认为:师赵村、西山坪第四至第六期分别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⑷。武山傅家门的发掘者也持有相同的认识。那么,东部地区尤其是天水、武山一带到底是一个谱系的文化,还是两个谱系共存?其实,据公布的资料来看,师赵村、西山坪、傅家门等遗址的石岭下、马家窑类型的内涵均未超出大地湾四期即仰韶文化晚期的范畴,遗址遗物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基本一致,尤其是彰显文化特征的陶器,在器型、纹饰、彩陶纹饰方面大同小异,实质上他们的文化性质是相同的,换言之,它们是同一谱系上的同一文化。唯一的不同是各个遗址的彩陶比例不同,大地湾9个单位2188检讨期的统计结果是彩陶比例占1—2%⑹,考虑到统计时可能将彩陶器的未饰彩残片算作素陶面,实际彩陶比例估计不超过5%,西山坪五期1个单位728件陶片中彩陶比例是6.3%,师赵村五期3个单位226件陶片彩陶比例是16.37%。这种统计仅能作为文化面貌的一种概略性的反映,统计标本的随意性,统计范围、数量的不同,都会带来结果的较大误差。以弧形三角形为基本母题,以圆点、直线或弧线填充空白形成图案是上述遗址彩陶的共同特征,这比统计数字更接近问题的实质。

  马家窑文化的分布中心区是甘肃中部黄河湟水流域,它的势力并没有控制东部的泾河流域,强大的仰韶集团占据着东部沃土。但是伴随着两者的碰撞,必然会产生交流和渗透,这就造成了东部地区出现某些类似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所以,单凭少数陶器或个别图案的残片,难以准确判断其文化性质,必须对文化的整体进行综合考察。

  石岭下遗址始终未经正式发掘,过去归属于该类型的陶器主要失调查采集所得的彩陶,现在被称为石岭下的遗存主要指师赵村、西山坪、傅家门的相关文化,前文已论述了它们实质上 应归属于以大地湾四期为代表的仰韶晚期遗存,根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我们主张以大地湾四期类型的命名来替代石岭下的命名。如果考虑到约定俗成的因素,仍然将这类遗存称为石岭下,也未尝不可,不过它不是马家窑文化系列的源头,而是仰韶文化系列中晚期偏早阶段的遗存。马家窑文化的渊源与仰韶文化的关系以及石岭下等问题的最终解决,还需进行主动性发掘,获取并积累更多的资料,尤其是在中部地区启动新的项目,打破目前马家窑文化研究停滞不前的局面。

  注释:

  ⑴安特生:《甘肃考古记》,农工商地质调查所印行

  ⑵师赵村、西山平系发掘资料,西和、礼县、徽县系文物普查资料, 武山西旱坪系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0年发掘资料。

  ⑶李非等:《葫芦河流域的考古文化与古环境》《考古》1993年第9期。

  ⑷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师赵村与西山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⑸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甘肃武山傅家门史前文化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4期

  ⑹《 大地湾考古发掘报告》,待刊稿

  摘《陇右文博》2002年第2期

   
最 新 图 片
缺少资金“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 1亿巨资“包装”麦积山进世遗 天水市保护古树名木的调查与思考 邓宝珊--积极抗日的爱国将军 全国残疾人坐式排球锦标赛9月在天 大唐甘谷电厂技改项目力争年内开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我国将建大地湾史前遗址博物馆 方案已完成
·1300多万元“包装” 秦安将建原始村落
·天水大地湾年游客量不足万人
·原始村落遗址--大地湾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本月热点
·访秦安县委书记陈天雄
·1亿巨资“包装”麦积山进世遗
·“天水母婴双亡案”一审判决接生大夫赔3万元
·天宝高速:借路生景绘风情
·甘肃一卧铺车与大货车相撞 2人死亡20多人受伤
·天水市气象台发布橙色高温预警信号(8月2日16时)
·天水市2005年8月份气候预测
·缺少资金“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遭鸟抓鼠咬
·我市召开申报“较大的市”工作汇报会
·宝天高速公路天水段征地提前完成
·麦积山角逐《中国国家地理》“最美”评选
·千里寻踪追逃犯 众志成城擒凶顽
·邓娟 --谁能圆你大学梦
·天水成功堵截百余川猪
·天水市保护古树名木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天水市委四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
·甘肃天水今夏菜价居高不下
·中共天水市四届七次全委会议关于递补市委委员的决定
·东方百合落户甘肃天水
·深切缅怀邓宝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