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秦州区平南镇孙集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和资源禀赋,厚植生态底色、扮靓村庄颜值、激活产业动能、提升幸福底数,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建设,实现落后山区村向省级示范村的华丽“蝶变”。
一、坚持规划引领,绘就生态宜居新蓝图。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突出特色”的原则,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集聚提升类《孙集村村庄规划(2020-2035)》,先后建成孙集秦大新农村。紧扣高标准、多功能定位,建成集居住区、医养区、文旅区、农业区、体育赛事区五位一体的孙集特色小镇,以“原生态保护型田园传统村落”为主题建成胡家窑自然村传统宜居村落,全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明显改善,美丽宜居幸福家园脱颖而生。
二、突出区域优势,构建文旅农康新模式。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坚持走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路子,先后打造了青鹃山旅游度假区、文旅康养小镇、胡家窑传统村落、芍药花海基地等特色乡村旅游景点,建成了以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玻璃连栋大棚、循环农业设备间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以青鹃山酒店、生态食府、生态观光湖、滑雪场、儿童游乐场为主的文旅产业区,建成以辰洲苗木、芍药花海基地为主的苗木花卉产业区,建成以广丰种养殖合作社、明杰种养殖合作社、乐诚猪养殖合作社为主的养殖产业区,初步形成集现代农业、文旅康养、苗木花卉产业、规模化养殖产业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三、发展支柱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新路径。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乡村旅游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持续拓宽群众增收路径,构建“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保底收入+收益分红+务工收入”的全方位带贫增收机制,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农事体验、休闲康养、民宿餐饮、农特产品等,有效拓宽乡村旅游二次消费,把游客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增加乡村旅游吸引力及发展后劲,真正实现“产业兴起来、人气旺起来、旅游热起来、民风淳起来、群众富起来”。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0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5%,2024年预计达到16400元以上,同比可增长近8个百分点。
四、加大资金投入,打造示范带动新标杆。以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打造,引领示范,推动全镇示范创建。沿G247国道打造“十里生态长廊”,集中力量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座、垃圾转运站1座,通村硬化路实现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8%。坚持抓点带面,集中整治脏乱差、消除危旧残,扮靓整洁优美、山清水秀乡村颜值。先后投资13.9亿元,完成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建设,建成孙集特色小镇、王坡天河水街、苏湾民俗庄园、胡家窑传统村落保护村落、七彩高楼、美丽赵窑等景村融合示范村。孙集村被评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青鹃山景区被评为4A级国家旅游景区,呈现出“点上有景、线上风景、面上美景”景村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
五、推进移风易俗,焕发文明乡风新气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听民声、集民智、聚民力”,积极搭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等自治平台,引导群众“当主角”“唱主戏”。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治制度,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村民大会、道德模范专题讲座等形式,宣传引导村民婚事新办、喜事俭办、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尚。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儿女、好邻居、好妯娌”“五好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书香家庭”“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选树各类先进典型80余人。通过举办“庆丰收 促和美”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心尖尖上的平南川》镇歌、诗词发布会,“天水之间·最美平南”乡村文化旅游节暨非物质文化展演周,“金徽杯”村BA篮球比赛等活动,持续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乡风文明建设水平。
六、强化党建引领,增强集体经济新动能。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庄发展、村民致富的重要抓手,将工作能力强、致富带富作用发挥明显的党员充实到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打造了一支群众肯定、值得信赖的“排头兵”。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科学论证,尊重民愿,通过入地入股景区滑雪场获、由村党支部种植荏子、小麦等农作物、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发展特色餐饮产业等方式获得收益。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3.03万元,预计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