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融媒体中心8月9日讯 今年以来,秦州区科技局聚焦“三新一高”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强科技行动,强化创新主体地位,集聚有限科技资源,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人才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幅度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上半年,秦州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认定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共征集推荐省级科技项目15项。目前,秦州区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家,完成率100%,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8件,其中发明15件、实用新型43件、外观设计11件,新产品销售收入61.2亿元,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69.21亿元。
优化科技环境,完善创新要素保障。认真贯彻落实《秦州区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秦州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了《秦州区2023年强科技行动重点任务分解方案》,印发了《天水市秦州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天水市秦州区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天水市秦州区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等科技管理制度,建立了107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库,聘任了157名区级科技特派员,加快了政策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效衔接。上半年,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1942万元,其中用于研究开发项目经费350万元,目前实际支出148万元。
强化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落实科技惠企政策、拓展科技服务领域、组织实施科技项目等措施,引导创新要素不断向企业集聚,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认定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分别占全年任务的71.43%、87.5%、100%。目前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5.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1%。
加大项目支撑,增强创新驱动后劲。今年以来共征集推荐省级科技项目15项,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4项、重点研发项目5项、技术创新引导计划项目5项(乡村振兴专项4项)、产业化开发项目1项,省科技厅正在审核评审。征集区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5项,通过前期考察、专家评审、网站公示,下达秦州区第一批科技项目33项、资金148万元。争取省级均衡性转移支付奖补资金42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创新型企业奖补资金210万元。
聚焦产业振兴,深化农业科技服务。围绕粮食、果品、蔬菜、畜牧、中药材等农业支柱产业,选派优秀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依托秦州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秀金山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大樱桃工作站,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着力解决农业产业技术问题。今年共引进新品种11个,推广应用新技术8项,开展技术培训100多期5000多人次,建立农业示范点(示范基地)2个。
加强院地合作,着力培育创新人才。深入实施《秦州区关于加强院地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深化院地院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华天、二一三等23家企事业单位与西交大、兰州大学、省农科院等31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实施科技合作项目12个,产出科技成果17个。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断壮大人才队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着力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培养了农村实用人才10855人、市级双创类“乡土人才”9名、农民高级农艺师9人。目前全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167人(其中体制外2620人),高层次人才1613人。
开展科普宣传,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以科技活动周为载体,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宣传、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技下乡服务等系列活动,共布设宣传展板23个、设立技术咨询点15个,发放技术资料3000多份(册),咨询人数达到10000多人。组织开展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甘肃省第十七届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睿阳科技和岷山机械获得(甘肃赛区)优秀企业奖,27名中小学生获奖。通过深入农村、街道、学校、企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载体新颖的科普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供稿 区科技局/编辑 赵雅琪 审核 杨旭)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