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融媒体中心8月9日讯 今年以来,天水市秦州区卫生健康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健康秦州”建设这一中心,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完善“三个一、三条线、三合格”的体系链条和“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优化服务体系链条为抓手,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载体,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为抓手,以补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为突破口,持续完善医疗救治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前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开展“三抓三促”行动,通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专题调研和岗位大练兵等,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提升干部能力水平,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走访全区59家民营医疗卫生机构,选派党建指导员23名,不定期帮助基层民营医疗机构开展党建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及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贯彻落实《九项准则》,强化医疗机构监管,严格依法执业,规范诊疗行为。联合市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持续深入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治理和医德医风专项整治活动,上半年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黑诊所”2家,营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
二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强化疫情监测预警能力,以“大数据+网格化”的手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疫情报告及时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均达到100%。强化重点人群管理,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电话调查和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全面摸清老年人底数,及时掌握老年人基础疾病动态变化情况,为全面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深入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全面落实“行政部门牵头抓、专业机构包项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准抓”的管理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以慢性“四病”管理为抓手,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专项行动,提升筛查率和规范管理率。至目前,全区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59707人,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登记人数37192人,65岁以上糖尿病登记人数9769人,慢阻肺完成问卷筛查53078人。高危孕产妇全面落实住院分娩,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纳入日常健康管理,定期不定期开展入户随访和健康指导,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率和慢性“四病”规范健康管理率大幅提升。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签约服务范围、提高签约服务能力、优化签约服务方式,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防返贫监测对象,以及重度残疾人作为优先签约对象,组织家庭医生定期不定期深入村组,上门入户开展健康指导,面对面为他们解答疑难健康问题,做到应签尽签。
三是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乡村一体化发展。强化医疗救治资源扩容增量,对秦州区人民医院重症救治科室床位进一步增加,目前秦州区人民医院重症救治和可转化重症床位占比达到20%,监护床位数达到10%;持续对全区二级医院发热门诊、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规范管理,做到应开尽开,设置率和开诊率保持100%;落实区医院重症救治能力提升项目,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完成重症病房改造,新增重症救治床位10张,投入资金400万元采购了十七大类、602台(套)医疗设备,目前已通过省级验收;以区域医共体为枢纽,继续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建成区域医学中心4个、危重症救治中心2个。完成重症医学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个重点专科建设;以心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妇产科、儿科5个专科为重点,加快推动区人民医院呼吸、感染、介入、康复、老年医学、眼科、肿瘤等7个学科建设,为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供坚实保障;以区医院为龙头,20个卫生院、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为枢纽,建成由40个基层医疗机构组成的紧密型区域医疗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影像、心电等的远程诊疗,为边远乡村群众看病提供了方便,减轻了群众负担。同时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开展远程视频会议、教学查房、影像诊断、专家门诊等活动,实现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至目前,上转62例,下转15例,心电判读30280人次、影像判读340人次、下乡义诊培训8次;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创建工作,严格按照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创建标准,多方筹资为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医疗设备,加大技术人员配备和人才引进,积极配强、培养各类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已完成社区医院创建1家,达到推荐标准3家,达到基本标准10家。对8家卫生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申报基本标准,达到基本标准的10家基层医疗机构积极申报推荐标准;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今年5月区人民医院新信息系统全面上线使用,医院HIS系统、PACE系统、LIS系统检查检验互认数据对接、接口开发调试等工作已经完成。按照国家电子病历3级评级要求,5月份区人民医院启用了电子病历系统,系统运行平稳,各项培训、调试工作全面跟踪对接,运行良好,为国家电子病历3级评价奠定了基础。
四是加强全方位服务保障,统筹推进医防融合协调发展。深入落实健康帮扶政策。紧盯重点人群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及时消除风险,确保动态清零。进一步组织人员入户核实核准重点人群,继续落实残疾人、孤儿等健康帮扶政策,特别是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扶对象共48户53人。上半年,引进人才18名,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0名,举办全区急诊急救技术提升班、护理队伍管理提升班等各类培训四期,累计培训480人次。推进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区妇幼保健院异地迁建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水、电、暖及消防工程已完工,正在安装玻璃幕墙和外墙保温板。启动实施大门镇卫生院门诊楼建设项目和娘娘坝镇李子卫生院选址新建工作,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动招商引资促项目发展,积极围绕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制造、智慧医疗等大健康产业,对接相关企业来我区投资兴业,为促进秦州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增添力量。
五是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行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以全区爱国卫生运动月宣传为契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组织开展病媒生物消杀活动,开展灭蚊、灭蝇等除“四害”活动,积极预防季节性疾病传播,组织开展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加快推进省级卫生镇(街道)、卫生村、卫生社区、卫生单位创建工作,目前已申报卫生镇(街道)6个、卫生村(社区)16个、卫生单位3个。区人民医院已申报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医院,枣园小学已申报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学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六进”行动,组建局机关健康巡讲宣传队,结合各类卫生健康重大主题宣传,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各类健康科普、健康巡讲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46场次,服务群众12000多人次。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水市龙城广场组织5家医疗机构的40多名医护人员,与局机关宣教队工作人员一起,利用面对面咨询、发放健康科普宣传品等方式,倡导“三减三健”、文明生活、营养膳食等健康行为方式。同时组织全系统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举办镇、街道基层应急救护人员能力培训班,深入学校、村组、社区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特别是区人民医院医共体专家巡回到各乡镇、社区开展健康科普和义诊宣传咨询活动。截止目前,全系统已组织开展各类健康促进活动236场次31200多人次,有力促进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组织32家医疗机构开展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汇聚青春正能量,无偿献血传爱心”主题宣传活动,190余人次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2.2万毫升,发放无偿献血宣传资料380余份。
六是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继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全区27个中医馆积极推广推拿、按摩、针灸、火疗等中医适宜技术,目前全区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人达29600多人次。深入开展第四批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对全区7名中医师承指导老师、14名继承人的督导检查。完成“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培训758人次,选派4人参加全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加强医养结合工作,积极开展老年健康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参加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培训12人。在天水慈惠中医康复医院新建规范化老年医学科,区人民区医院和天水慈惠中医康复医院已申报创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加快托育服务提质扩容,组织开展育托服务主题宣传月活动,积极宣传托育服务的重要意义。通过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区托育服务机构能力提升。目前,已备案托幼机构6家,托育床位733张,入托幼儿146人。已申报创建省、市级示范托育单位4家,举办各类师资队伍培训班4期120人次。全区医疗卫生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进展良好。(供稿 区卫健局 编审 杨旭)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