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红色的使命 绿色的奉献
——记秦州区林业局藉口林业工作站王强同志

王强,一个朴素的名字,一个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可提起他,在秦州林业战线上,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栽树能手,在基层林业生产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秦州大地的绿化事业;他工作扎实,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倾力奉行“爱岗敬业,踏实做事”的座右铭;他坚持不懈,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扎根基层,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工作,为秦州的生态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秦州区藉口林业站站长王强同志。
扎根基层 为绿色秦州谱写青春之歌
1991年,王强同志在省林校毕业,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林业生产一线,成为皂郊林业站的一名普通林业干部,先后在皂郊林业站、娘娘坝林业站、林业勘察设计队、红旗山综合开发办、藉口林业站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荣任林业站长,任职二十二年来,他所负责的林业站工作和个人,多次受到省、市、区各级表彰奖励,特别是2015年以来,在天定高速和天十高速秦州过境段绿化通道建设工程中表现尤为突出和显著。在娘娘坝林业站工作期间,他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完成了娘娘坝林业站辖区内的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作业设计的编制。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参加完成了娘娘坝林业站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化界定和实施方案的编制;2006年4月主持编导了娘娘坝林业站《容器育苗技术》手册。2006年5月底,秦州区一类清查工作全面展开。他主要负责娘娘坝林业站调查人员的技术培训、外业调查指导和内业汇总的质量把关。本次一类清查历时4个半月,顺利地完成了娘娘坝林业站辖区5个固定样地的复查工作。8月13日到14日经西北林勘院专家随机抽样检查验收,质量全部达到合格。在娘娘坝林业站的十多年来,他精心规划、组织、指导实施长防工程造林近2万亩,退耕配套荒山造林5.03万亩,退耕还林2.6万多亩,封山育林2.1万多亩,天然林保护工程1.4万亩,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均达到了85%以上,大部分重点区域林木长势喜人,油松、落叶松已郁闭成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一是搞了建档工作,2003年春季,他和同事一起对娘娘坝林业站辖区的11764亩退耕地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逐村逐户逐地块调查登记,在核查无误的基础上对所有图、表、卡、册进行了归类整理,建立健全了眉目清楚、查找有序的档案资料,为今后的管理提供了方便。二是进行了确权发证,确保了林木权属落实到户,及时颁发林权证。2003年夏季至2005年夏季,在局里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先后为娘娘坝林业站辖区的4000多农户2.6万多亩退耕还林地进行了确权发证。三是2005年夏季对历年退耕还林面积进行回头查,摸清了机动地面积、空缺面积,并在相关村张榜公布,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推动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育苗生产中,他先后在娘娘坝林业站、红旗山综合开发办、藉口林业站等单位大力开展造林、建园所需苗木培育工作,每年出圃各类苗木100余万株,保证了秦州区南部山区荒山造林及果树建园苗木的需要,有力地支持了各类重点工程建设。2003年初,为加速荒山绿化,解决干旱阳坡和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他精心钻研,开展了容器育苗工作,2004年至2006年共出圃合格容器油松苗120万余株。在担任二十二年基层林业站站长职务以来,他跑遍了秦州区多半乡镇的山沟角落。在娘娘坝、大门、齐寿、平南、皂郊、藉口、太京、关子等乡镇的荒坡地头上都有他的足迹和成果,多年来,累计完成荒山造林面积6.8万亩,栽植刺槐、香花槐、容器侧柏、容器油松、山杏、落叶松等各类苗木1496多万株,为秦州区的绿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倾心为民 为自己的理想奋力拼搏
作为一个农家出身的他,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当然要比其他人多得多,所有的一切都得靠他自己去拼搏,他坚信,只要自己爱岗敬业,踏实做事,辛勤的汗水就不会白流,工作就能出成绩,就一定能把秦州的山川变成绿色。在藉口林业站工作期间,他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指导藉口、太京、关子三乡镇的果农栽植苹果、大樱桃等果树4万多亩,为当地林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由于新建园区的果农技术缺乏,思想认识不够,每年建园不见园,针对这一问题,他深入农户,调查走访,深入细致地研究剖析问题的根源所在,并积极制定对策加以解决。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申请果农技术培训项目2个,聘请果树专家和技术员20余人,在林业站辖区果业发展薄弱区和新建园区进行技术培训,举办果树栽培技术及其他农业技术培训班160多期,培训农民1250多人次。发放各类资料3000多份,使当地果农果品收入增加了15%以上,为秦州区的果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攻坚克难 打造秦州绿色通道
2015年春季,天定高速公路秦州过境段通道绿化战役全面打响,藉口站承担了藉口镇北灵村地埂和向面坡的攻坚绿化工作。任务领好后,王强身先士卒,带领站上一班人头顶烈日踏荒坡越沟坎,吃在山上,住在山上,饿了啃一口干馍,渴了喝一口泉水,30多天下来,嘴唇裂了,脸晒黑了,人瘦了一圈……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绩,王强承担的绿化任务不但超额完成,并且为全段的绿化工作树起了旗帜,设立了标杆。累计栽植塔柏1000株,大云杉4583株,油松2146株,容器侧柏8500株,大田侧柏8700株,为高速通道绿化工程的如期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秋季,在天定高速公路北坡五十铺至下磨村段实施了小块退耕还林配套荒造100多亩,共栽植容器侧柏1.2万余株;在关子镇王家山村完成荒造400多亩,太京镇盘龙村、马岐山村实施了大面积的公益林补植补造工作,完成补植面积850多亩,栽植容器油松、刺槐、山杏等各类苗木23万多株。2016年春季完成天十高速公路秦州过境段地埂绿化,栽植云杉1.1万余株。
爱岗敬业 默默无闻为秦州发展齐奋力
作为一名基层林业干部,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林业站负责人,他总是争排头当标兵。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和“三严三实”,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树立起了一名优秀林业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在单位上班期间,他以身作则,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回,双休日对他来说,几乎就没有实行。在工作中,他的认真、细致、扎实是出了名的。每当在造林项目实施之前,他总是提早谋划,精心组织,带上技术员提前踩点两三次,调查适合那些树种,估测面积,确定用工量,做到有的放矢。在造林项目实施中,他起早贪黑,中午吃的干粮,直到晚上才回家,有时和同事们一起住在造林点上,从指导规划、打点、栽植,自己都亲自过手。别人看来无法栽活的不毛之地,他利用移石换土的方法栽活了柏树,如今藉口镇五十铺村那坡山下已是绿树一片。2015年春季,正当大战天定高速秦州过境段绿色通道之时,他的父亲生病住院,在百忙之中,他只有在晚上陪在重病的父亲身旁,白天仍然战斗在荒坡地头。本来提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可挽回父亲的生命,但由于耽搁,父亲离开了人世,弟弟埋怨他说:“你的工作比父亲的命还重要”,听到这话,他只有流泪无语,化悲痛为工作动力,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由于常年在一线工作,经常上山下坡,他患上了腰椎病,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但他怕影响工作,坚持带病上山。今天他仍然奋战在天十高速秦州过境段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现场,为了秦州的绿化,为了自己的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成绩会证明一切,他的努力得到了上级和广大职工的认可,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多次被秦州区林业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天水市林业局评为全市造林绿化先进个人;2015年4月被秦州区区委、区政府评为“五一先进劳动者”。